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俄國家年—記"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結束儀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6日   來源:人民日報

    6月25日,時近正午,北京驕陽似火。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在這兩座建築中間臨時搭建的場地中則是另一番熱烈場景:身著印有“中俄友誼之旅”紅色上裝的中俄兩國記者正依依惜別。

    這裡是“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聯合採訪活動結束儀式的現場,“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的參加者們以這種特別的方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建設順利進行的歷史見證人。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動情的時刻。一個月前的5月25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開始舉行“俄中媒體研討會”之時,“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出征儀式。對於參加此行的中俄媒體一行50多人來説,這一個月的經歷勢必成為一生的寶貴財富。他們乘坐16輛越野車,輾轉中國15個省、市、自治區,長途跋涉8800多公里,對沿途各地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進行了採訪報道。今天,採訪團終於凱旋,收穫的是難得的見聞、成功的喜悅和真摯的友誼。

    中俄主流媒體的聯合採訪活動得到了兩國領導人的關注和積極評價。日前,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介紹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德國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期間,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一次會晤。普京表示,俄羅斯媒體對“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的報道很多,他每天都能看到報道,他認為這是推動兩國在人文和民間領域交流的一次重要努力。胡錦濤表示,去年,“中俄友誼之旅·俄羅斯行”活動在中國也引起了強烈反響。由於了解了更多有關俄羅斯的情況,赴俄羅斯旅遊的中國人明顯增加。胡錦濤還説,俄羅斯媒體的“中國行”也受到了中國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他們為俄羅斯新聞界朋友的採訪提供了方便條件。他相信這些活動將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深化兩國人民的友誼。

    人民日報記者現場採訪了多位參加“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採訪團的俄羅斯記者。俄通社—塔斯社駐北京分社社長基裏洛夫説:“我們所到之處,風光很美,各地幹部、群眾對我們的接待很熱情,使我們很感動。可見,中國人民對俄羅斯人民很友好,中俄兩國人民有很深的感情。我在中國工作、生活了15年,曾于1986年去過洛陽、西安、桂林、成都,這次隨採訪團再次故地重遊,深感中國發展變化特別快。”他還説,“儘管一些俄方記者在長途跋涉中也遇到了生活不太習慣、很辛苦等困難,但他們的收穫很大。”《俄羅斯與中國——21世紀》雜誌編輯奧莉加雖然多次來中國,但她認為這次中國之行使她獲得“許多新的見聞,對中國的了解更深入了”。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阿拉托利是第一次來中國。他説,以前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間接了解中國,“這次來中國走了一圈,我對中國的印象更好了”。

    俄方記者此行中的報道已在俄羅斯民眾中産生了影響。基裏洛夫向記者展示了一份打印出來的署名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鄂木斯克聽眾的電子郵件。郵件中説:“‘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的參加者們,我祝賀你們克服所有困難,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旅行。這次活動堪比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你們是好樣的!”在談及兩國媒體對此次活動的報道時,基裏洛夫對《人民日報》關於“中俄友誼之旅·俄羅斯行”和“中俄友誼之旅·中國行”的相關報道和本報隨行記者的工作連連讚賞。

    面對一位位身著紅色上裝、面色都有些疲憊的中俄兩國記者,此次活動的中方承辦單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的一番話相當貼切:“你們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客觀真實的報道,多形式、多角度、多領域、多層面地展示了一個文明進步的中國形象,一個蓬勃發展的中國形象,一個改革創新的中國形象,一個安居樂業的中國形象,弘揚了中俄兩國的傳統友誼,加深了中俄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你們的出色業績,為‘中俄國家年’活動增添了光彩,受到中俄兩國元首的積極評價,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國際輿論的積極反響。”(記者 溫憲 張光政)

 
 
 相關鏈結
· 中俄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流行元素 質檢論壇舉行
· 中俄高技術和創新合作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俄召開
· 中國代表團即將赴俄參加07年"中俄青少年運動會"
· “中俄貿易與投資合作圓桌會議”在聖彼得堡召開
· 中俄立法機構研討會高度評價兩國立法機構的合作
· 中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中俄在農業領域的合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