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劉思揚、徐江善、霍小光)站在新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時空坐標上縱觀中國共産黨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即將召開的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是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樹起的又一座里程碑。
方位決定方略,方略明確使命,使命昭示未來。
時間坐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了緊迫而關鍵的時期。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基礎,這是時代賦予十七大的莊嚴使命
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太行山腳下河北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家分外熱鬧。在國家免徵農業稅一年之際,他鑄造的一尊“告別田賦鼎”,引來十里八村鄉親們觀賞、讚揚。站在這尊巨鼎前,讀著鼎上的銘文,王老漢滿臉喜氣--
“田賦始於春秋時代……1979年鄧小平搞改革開放,施行聯産承包責任制,使億萬農民富裕起來。乾坤轉天地變。從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徹底告別延續了兩千六百多年的田賦,並且還讓國家反哺農業。億萬農民歌唱社會主義好,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後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
與王三妮老漢有著相同感受的還有四川省南部縣保城鄉宋家坪村500余名農民,他們自發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門口豎了一塊外觀像“田”字的 “告別田賦紀念碑”,以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質樸無華的銘文凝聚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億萬農民由衷的心聲。
改革開放29年來,我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躍上了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豐衣足食的夢想成真,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偉大跨越。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雄心壯志和不懈追求,而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則是民族復興的重要階段。
歷史永遠銘記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中華民族復興設計的“三步走”戰略。
1987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意大利共産黨領導人約蒂和讚蓋裏時説:“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本世紀走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在“三步走”的前兩步目標實現後,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即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於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現代化發展進程的歷史坐標上,我們看到了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建黨一百年,二是建國一百年。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跨入二十一世紀,黨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建黨一百年的階段性目標,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十六大以來的5年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而在2006年,這一數據已經從2002年的1000美元跨入2000美元的平臺,四年翻了近一番。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2003年至2006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10.4%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同期世界年均4.9%的水平。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標誌著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邁出了新的步伐。
面對成績既要保持頭腦清醒,更要感知肩負責任的重大。
我國正處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距黨的十六大提出建黨一百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時間還剩下14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經進入緊迫而關鍵的階段。
必須看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已經初步實現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尚存諸多深刻矛盾。
浙江溫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伴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人們眼中,溫州“小老闆”幾乎成為財富的代名詞。但十七大代表、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坦言,溫州是一個相對比較富裕的地方,可全市262個鄉鎮中,欠發達的鄉鎮還有139個。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口袋”和“腦袋”不協調的問題還十分突出。
這是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充滿困難和風險的時期,是一個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峻挑戰的時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和利用好機遇,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斷探索促進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基礎。這是時代賦予十七大的莊嚴使命。
空間坐標--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繼往開來,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向新階段,這是時代賦予十七大的重要任務
長期觀察中國問題的一位英國記者寫道: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迷時期,中國共産黨人憑藉著對和平發展世界潮流的準確把握,對國內形勢深刻變革的敏銳洞察,抓住了有利時機,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輝煌成就……
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中國共産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是中國共産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長期面對的三個重大課題。
世情、國情和黨情,是中國共産黨科學制定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的根本依據。
--察世情。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經濟失衡加劇,能源資源壓力增大,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上升,國際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國際大環境對我國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要求我們黨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所需要的外部環境;要求我們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們黨面臨的國際局勢變動的新考驗。
--觀國情。改革開放29年,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性巨變,取得的成績世界矚目。英國《金融時報》評論:“以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中國成為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力,這在現代經濟發展史上是少見的。”
巨變面前仍需保持清醒頭腦,必須看到,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並未改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並未改變。“一個巨變”“兩個未變”的國情告訴我們,實現現代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還在100位以後。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還有2300萬絕對貧困人口。如果按聯合國人均每天1美元的標準計算,我國還有1億人在貧困線以下。
特別是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速,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經濟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進一步觸及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體制創新進入攻堅階段;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明顯加深;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
能不能抓住新機遇、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這是我們黨面臨的國內發展大局的新考驗。
--看黨情。中國共産黨是民族復興偉業的中流砥柱。新中國成立尤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十六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緊緊圍繞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這兩大歷史性課題,按照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複雜局面、依法執政、總攬全局的能力的要求,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有力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黨在實踐中鍛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一些領導幹部、領導班子在思想和作風、方式和方法、素質和本領等方面,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還不適應。
歷史使命要求我們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準確把握黨的執政規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這是我們黨面臨的自身狀況變化帶來的新考驗。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説,中國共産黨今天面臨的所有挑戰和考驗,説到底是能不能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能不能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黨的執政規律,這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9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向全黨提出,在新時期新階段,要正確認識國內外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認真總結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推進理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這是時代向中國共産黨提出的重要任務。
人民期待十七大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擘畫更加壯美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畫卷。
思想坐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這是十七大肩負的歷史性任務
理論是思想的旗幟,旗幟是前行的方向。
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中央黨校教授趙曜説,判斷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看它是否經過長期探索闖出了也就是找到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適應、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
我們找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時期29年,中華大地上發生的一切巨變,取得的一切進步,創造的一切奇跡,追根尋源,在於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們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前所未有,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能不能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關係到能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全黨發出的號召。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努力做到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
解放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先導,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
溫州是改革開放之初遭受非議最多的地方。在只能講“計劃”不能談“市場”的年代,溫州人就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衝破姓“社”姓“資”的思想禁錮,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出現了“家家辦工廠,戶戶聞機聲”的空前景象,迸發出無限的創造活力。
溫州市委副秘書長彭立華説:“如果説溫州發展有什麼奧秘,那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走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路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辦法,解決新問題。”
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強大動力,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
曾任法國《世界報》記者的埃裏克·伊茲拉萊維奇,目睹中國的變遷非常感慨。他在《當中國改變世界》一書中説,1990年他隨法國大企業家代表團到上海浦東考察,那時候浦東不過是一大片空地而已,沒人相信規劃中的浦東能夠實現。而如今的浦東就屹立在原來的漁港碼頭,景色蔚為壯觀。對上海的反復觀察讓他對中國發生的事情充滿了信心。北京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並不僅僅是夢想,也不僅僅是宣傳,它是一個可以觸及的事實。
改革開放造福了中國人民,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今天,無論是應對國內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還是更為深度地融入經濟全球化,都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發展來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而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走回頭路。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指引,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鬥。
記者不久前到青島嶗山石老人村採訪。這個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較早地走上了小康之路。但由於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沒有跟上,在村委會選舉時,一些村民連續多年上訪。村黨委認識到,社會全面發展才是根本。他們從村委會換屆選舉抓起,堅持公開透明,隨時聽取村民意見。村民的氣順了,去年這個村533戶拆遷,一個月拆遷完畢,沒有一戶上訪告狀。
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認為,在“發展黃金期”與“矛盾凸顯期”相互交織的時期,人民內部利益關係亟待調整,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這些問題是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現、新形式,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靠發展的新思路。黨的十六大以來之所以要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之所以要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所以要提出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深刻的原因即在於此。這充分反映了當代中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歷史方位和政治走向。
“氣清更覺山川近,心遠從知宇宙寬。”承載億萬人民期待的十七大,必將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公報
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于2007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全會討論並通過了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並通過了《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決定將這兩份文件提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胡錦濤就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説明。吳邦國就《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説明。
特稿:在歷史的關節點上——中國共産黨86年回眸
1462公里,這是從上海到北京的空間距離。然而,從誕生於上海到在北京執掌全國政權,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奮鬥歷程,走了整整28年。
建設與改革的歷程同樣光輝而艱辛。從初掌國家之舵到帶領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的歷史新起點,我們黨又奮鬥了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