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土資源部長:構建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國土資源部長:構建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王立彬)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在第18個全國土地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堅守耕地紅線,節約集約用地,必須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新機制。

    土地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徐紹史説,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稀缺,當前又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由於長期形成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土地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障礙依然存在,土地作為緊缺戰略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

    一方面,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一些省市人均耕地已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8畝警戒線;另一方面,我國土地利用粗放浪費嚴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違規違法用地屢禁不止。建設用地盲目擴張,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徐紹史説,在我們這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大問題。要落實保護耕地的共同責任,圍繞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總目標,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嚴格執行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面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等四項指標。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控製作用,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從嚴控制城市用地規模。

    要切實加強土地執法監管。認真貫徹落實《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嚴格實行問責制。充分發揮國家土地督察機構的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和科技手段,通過“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堅決遏制土地違法勢頭。

    以新的機制促進節約集約用地

    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新機制,要健全完善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機制,提高土地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徐紹史説,要健全完善土地調控的目標、政策工具、傳導機制和配套辦法。加強土地政策與産業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配合。在繼續使用規劃、計劃、審批等手段同時,更多地運用土地價格及租稅費等經濟手段,加強和改善土地調控規模、佈局、結構和時序。要加快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産能過剩行業用地,從嚴控制工業用地,保障民生用地供應。

    徐紹史説,要把節約放在首位,大力推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建立完善以規劃和標準控制為前提、以政策約束激勵為導向、以監管考核為保障、以有償使用和市場配置為基礎的資源節約集約制度。拓展城鄉建設用地新空間。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工業用地控制指標》,開展重點城市和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及集約用地考核。鼓勵優先開發利用工礦廢棄地、空閒和低效用地、地上地下空間。

    我國土地制度發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徐紹史強調,今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改革創新的事業。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民的分田到戶,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大幕。以家庭聯産承包經營責任制為核心的新土地政策,大大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産力的發展。

    1987年深圳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第一槌”的敲響,使我國土地使用制度從無償、無限期、無流動變為有償、有限期、可流動,實現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變革。我國土地使用制度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歷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土地管理事業的發展,必然要求我們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

    徐紹史説,要深化農村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把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與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和徵地制度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從注重審批轉變到審批、監管並重,從注重事後查處轉到預防、查處並重上來。深入開展土地管理戰略、規劃、改革和制度設計。明晰産權關係,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流轉,合理分配利益,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制度。 

確保衣食住行 堅守耕地紅線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王立彬)最新公佈的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在土地“閘門”收緊的政策下,去年全國批准新增建設用地39.50萬公頃,其中耕地17.56萬公頃,核減不合理用地1.34萬公頃,其中耕地4436.97公頃。與此同時,為保障國家重點項目和普通住宅等民生項目,全年交通運輸和住宅用地增長30.7%和13.0%。

    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保障,為此佔用一些耕地難以避免。與此同時,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又使保護耕地始終是我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18億畝耕地的紅線必須堅守。

    目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中,房地産、汽車引人注目。房和車在居民消費結構中舉足輕重,標誌著我國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然而,這種轉變有一個明顯的“中國特性”,那就是13億人口的糧食需要只能以自給自足為主,不可能通過國際分工使“衣食溫飽”問題消融在“住行小康”裏。

    最新統計顯示,泰國大米的價格今年2月為每噸500美元,4月暴漲到每噸1000美元,5月份仍處於高位。如果加上運費和關稅,國際市場上1公斤大米的價格超過12元。而目前,我國大米的市場價格在每公斤3元左右,相當於國際市場米價的四分之一。此次世界性糧荒對我國沒有明顯影響,關鍵是我國農業連續4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糧食生産,耕地為本。實踐證明,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是多麼具有遠見卓識!

    社會生活再現代化,人類攝入能量的方式都沒法變,中國13億人口要吃飯的現實不會變。今後,我國糧食供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這就決定了以住和行為代表的非農業用地也將長期受制于“緊平衡”。對這一點,全社會都應有足夠的認識。

    今年的全國土地日,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提出“保護耕地資源從娃娃抓起”,用意是希望每個國民從小意識到,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土地是有限的。“厚德載物”的中華大地,正承載著亙古未有的消費壓力。18億畝耕地,既是劃在當代中國人衣食與住行間的一道紅線,也是劃在今人消費與後人生存間的一道紅線。除了堅守這道紅線,我們別無選擇!

 
 
 相關鏈結
· 國土資源部通知做好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的實施
· 國土資源部發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地勘資質受理審批
· 國土資源部發實物地質資料專項清理試點工作方案
· 國土資源部舉辦全國市(地)縣國土資源局長培訓班
· 國土資源部函告八省(區)切實防範強降雨引發地災
· 國土資源部:實行保障災後恢復重建特殊支持政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