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成就"網上談在人民網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孫聞)為讓廣大網友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意義、巨大成就、成功經驗和前進方向,中宣部宣教局會同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共同舉辦“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網上系列談活動”。16日上午,“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成就”網上談在人民網強國論壇演播室舉行。來自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的嘉賓介紹了有關情況,並回答了網民在線提出的問題。

    科技部辦公廳調研室主任胥和平介紹,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各項事業繁榮發展的30年,也是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得到極大發展的30年。30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科技實力顯著提升,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部分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國科技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在迅速提升。他説,30年來,科學技術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特別是我國科技領域涌現出一大批重大的創新成果,像載人航天、雜交水稻等,這顯示了我國原始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研發能力也明顯提升,高技術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科技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解決“三農”問題,支撐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武貴龍説,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從恢復到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以後,高校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這三大功能,為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提供了全面的人才支持和強大的知識貢獻。武貴龍説,30年來,高校科技力量不斷壯大,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開發隊伍;科技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支撐和保障體系;面向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承擔國家、地方和企業的科研任務;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一大批標誌性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不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介紹,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目前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發展勢頭非常好。如今,我們日常生活的多數用品,都是我國自主創新的産品,而30年前許多日用品尤其是家電産品都是進口産品。可以説,過去30年中,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未來我國的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將繼續按照改革開放的思想向前推進。

    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蔣協助説,30年來,中科院始終堅持以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為中心,以提高創新能力為主線,明確創新目標,優化科技佈局,夯實發展基礎,不斷追求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創新貢獻。在戰略高技術、重大工藝性的創新和重要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創新成果。他介紹,30年來,中科院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正負電子對撞機;完成人類基因組的1%測序;率先研製成功“龍芯”系列通用CPU芯片和“曙光”“深騰”系列的超級計算機並實現大規模應用;成功解決了青藏鐵路建設中的凍土路基等關鍵技術;圓滿完成航天載人工程、月球探測工程應用系統以及相關任務;建成世界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為北京奧運會環境監測、防恐安全、信息網絡系統等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在抗擊汶川特大地震中提供了重要決策建議和技術手段。

    此次訪談採用主題宣講和在線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大量網民參與,並給予積極評價。訪談期間,人民網強國論壇最高同時在線人數155萬人,約2萬人在線收看了視頻直播,網民留言和跟帖達1500多條。

 
 
 相關鏈結
· 國際政要和海外媒體對中國改革開放予以高度評價
· 黑龍江省城鎮居民收入改革開放30年間增長21.5倍
· 改革開放30年重慶市教育事業實現三大跨越式發展
· 30年改革開放促進民航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 改革開放30年全國公安消防後勤裝備建設工作綜述
· 改革開放30年公安監管工作在不斷創新中拓展深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