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夢想永恒 相約美好——寫在北京奧運會1週年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通訊:夢想永恒 相約美好
——寫在北京奧運會一週年之際

    新華社上海8月7日電(記者 肖春飛)“中國長卷”的盛景歷歷在目,“無與倫比”的讚譽餘音繞梁……在中國人的回憶、品味與自豪、激動中,北京奧運會迎來了一週年。

    一週年了,那16天的超越與傳奇、激情與陶醉已經遠去,但北京奧運會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這一年裏,伴隨國家、國民自信前行。

    北京奧運之後是上海世博,“鳥巢”大幕甫落,黃浦江畔又將有華章奏響,中國未來發展的燦爛前景,不斷地吸引和打動著全世界。

    一週年了,有風雨,有陰霾,但世界看到的中國,開放、自信、寬容。因為,在這一年裏,中國,夢想永恒,相約美好。

圖為2008年8月2日拍攝的國家體育場——“鳥巢”。新華社發

    奧運之火,在13億中國人心中從未熄滅過

    2008年8月8日深夜,當奧運聖火在“鳥巢”上空熊熊燃燒時,仰首相望的祝越漸漸熱淚盈眶。作為一名工作在“鳥巢”的奧運志願者,祝越在這裡見證了中國的偉大時刻。一年了,記憶依舊刻骨銘心。

    “一年後回想奧運,跟當時做志願者時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最深的感受是每天説數以千次的一些話,都是提醒觀眾在檢票的時候要先把票準備好,到票面上相對應的區域檢票,到比賽開始的時候又請觀眾就近檢票減少時間……現在,對當時的環境特別懷念,懷念早班的時候一大早一大幫人一起乘班車去‘鳥巢’,即使不怎麼好吃的午飯,現在回想起來是那麼津津有味……很想知道‘鳥巢’現在怎麼樣了,什麼時候一定再要去看看。”今年21歲的祝越説。

    作為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祝越與北京奧運會情誼很深,在赴京擔任志願者之前,他還作為一名火炬手參加了上海地區的奧運聖火傳遞。“祥雲”火炬如今靜靜地擺放在他的小屋裏,週末回家時,這枚火炬會讓他關於2008年那個盛夏的記憶噴薄而出——其實,這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2008年8月,無論是運動員、志願者,還是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每個中國人,都是北京奧運會的參與者。

    一週年了,時間改變了許多人和事,仗劍長嘯的仲滿結婚了、大膽示愛的楊威結婚了;開幕式上高舉國旗入場的姚明,正在等待腳傷恢復,黯然退賽的劉翔,在醞釀下一次飛翔……對更多中國人而言,生活在繼續,柴米油鹽,酸甜苦辣,但是,在中國人的記憶中,北京奧運會如同一個神奇的按鈕,一經觸動,熾烈的情感頓時在記憶深處被激活,光芒四射,激情洋溢。

    奧運之火,在13億中國人心中從未熄滅過。“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將永遠被13億中國人珍藏。

    奧運會,無疑就是人類共同選擇的象徵:守護同一個世界、追求同一個夢想。

    奧林匹克運動將會銘記:通過北京奧運會,中國文化與和諧實踐,極大地豐富了奧林匹克文化,使之獲得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曾任北京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高度評價北京奧運會對奧林匹克事業的貢獻,他説,憑藉無可指責的組織和服務工作,北京奧運會實現了“零投訴”。他認為北京的眾多成功經驗可以分為兩大類,除了出色的賽事組織和運行,北京還著眼于未來,在環境、科技和文化交流方面為這座城市和中國留下了寶貴遺産。

    “鳥巢一代”,在北京奧運會後被叫響,這個年輕的然而富有激情、抱負和創造力的群體,正在大步走向屬於他們的舞臺。

    “這個稱號的得來,是對於我們志願服務的一種勉勵吧,”祝越説,“我很喜歡‘鳥巢一代’的稱號,充滿了那一個月的回憶,也鼓勵我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像那一個月一樣,充分準備、努力做好、心態樂觀。我們被烙上了‘鳥巢一代’的印記,這是終生的精神財富,也隨時提醒我:要自我嚴格要求,不辱使命。”

    他自豪地説,“鳥巢一代”,是有夢想的一代。

    夢想永恒。

    促進中國體育均衡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009年8月8日,是國務院正式確定的中國第一個“全民健身日”,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從法律上確定的全國性體育節日。這無疑是一項意味深長的決定,這又何嘗不是對北京奧運會最好的紀念?

    這一年,中國體育正在努力“轉身”。這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選手以51枚金牌的歷史最好成績登頂榜首,但是國內輿論驚人一致:中國只是奧運金牌大國,中國距離體育強國,還有很長的距離。

    “體育大國有量化的指標,但體育強國的很多方面是無法量化的,是一個國家體育綜合實力的體現,”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博導肖煥禹説。他表示:北京奧運會一週年,中國體育界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如何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

    田徑、游泳等基礎項目的突破,是衡量體育強國的重要標準。就在不久前閉幕的第13屆世界游泳錦標賽上,中國選手奪得4金2銀4銅的15年來最佳戰績,尤其是張琳延續了自北京奧運會以來的良好狀態,在男子800米自由泳中奪得中國男子游泳選手第一個世界冠軍,令國人欣喜。

    游泳突破了,中國距離體育強國又近了一步?其實答案很簡單,看看這個夏天中國各個城市裏“下餃子”一般擁擠不堪的游泳池吧。

    一個即便擁有再多奧運金牌然而國民體質孱弱的民族,只能算是畸形的體育成就,嚴重偏離了奧林匹克的本質。

    “不少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之前對競技體育投入都是很大的,但奧運會一結束,馬上把精力轉到大眾體育上來,”肖煥禹説,“北京奧運會後,政府對群眾體育尤其是青少年體育的投入明顯增加,例如今年6月底啟動的首屆全國‘陽光體育嘉年華’活動,就是一次青少年體育盛會。”

    事實上,2009年又是“全運年”,為審視北京奧運會後中國競技體育如何發展提供了一個精準的角度。就在不久前的十一運會男足小組賽上,發生了天津球員賽後追打裁判的惡性事件,嚴重違背體育精神,引起反思——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競技體育?中國青少年需要從競技體育中得到什麼?什麼才是中國體育官員正確的政績觀?

    “我國要想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做到競技體育內部各門類均衡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有創新思維,創新理念,必須在高層次戰略上取得突破,上升到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才有形成與凝聚共識的可能。如果局限于爭論具體問題,就會造成困擾。”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後陳立基説。

    陳立基由此提出設想,後奧運時代的“全運會”,可鼓勵重點大學組團參加,建立 “大舉國體制”下的競賽制度,研究重點高校參加全運會問題,鼓勵全國重點大學組成代表團參加全國運動會,設立大學組金牌排行榜。

    發展體育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國家正在努力實現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讓體育在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這才是美好的體育。

    無論風雨,自信前行

    北京奧運會留下了什麼“奧運遺産”?

    “奧運遺産”,是“鳥巢”、“水立方”等北京新地標。8月8日,“鳥巢”將迎來國際米蘭和拉齊奧隊參加的意大利超級杯。

    “奧運遺産”,是北京的城市面貌、政府管理水平乃至整個城市的運營效率的提升。

    “奧運遺産”,是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北京的空氣質量達到了2000年以來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奧運遺産”,是蓬勃發展的體育産業,預計到2010年,北京體育産業的産值將佔到全市GDP的3%。體育産業正成為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拉動內需的重要領域。

    ……

    但是,最彌足珍貴的“奧運遺産”,是中國人的自信。

    北京奧運會一週年了,中國有燦爛晴空,也有陰霾風雨: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平衡較快發展衝擊較大,防治甲型H1N1流感形勢嚴峻,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但無論風雨,中國人始終自信前行。

    祝越説,作為一名大學生,他深切感覺到北京奧運會一年來國家的開放與透明。

    金晶,被譽為“最美火炬手”的上海殘疾姑娘,一直樂觀面對命運,無論是幼時面對惡疾,還是在巴黎街頭遭遇襲擊,她都沒流過眼淚,但是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她哭了。

    “開幕式那天,當時我是內場第一棒火炬手,我靜靜地等候在即將出發的通道裏,從通道裏望去,好多人,好多燈光,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金晶回憶説,“後來我從通道出發,聚光燈打在身上,跑斜坡,停下來招手,繼續往前奔跑,交接,退場。很多朋友告訴我,我傳遞的時候他們看著哭了,我想心情是一樣的吧,一種歷經艱苦終於圓滿的喜悅,一種對國家民族和人民滿懷信心的堅定——沒有困難能夠打倒我們中國人!”

    這是建立在國家日益強大的物質基礎之上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迸發為自信、自覺、理性的愛國行為。

    “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我認為最大的,是凝聚了人心,激發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責任感,而這,將為推進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肖煥禹説。

    7月24日拍攝的正在進行“中國紅”外立面安裝的世博會中國館。 目前,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紅”外立面安裝,近期將全部完工。“我為世博中國館取個名”大型網絡徵集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新華社發

    奧運之後是世博,“雙城故事”精彩上演

    繼北京奧運會之後,又一次世界級盛會,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將於2010年5月1日開幕。

    “我現在出國,外國人總是談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肖煥禹説。現在國外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一個簡單的例子,北京奧運會後,來中國的留學生大幅增加,肖煥禹所在的上海體育學院,就新增了大量來自韓國、日本、越南的留學生。

    上海世博會,無疑是陰霾下的絢爛,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上海世博會的吸引力,構成了強烈的“世博磁場”。

    來自上海世博局的最新消息:WTO正式確認參展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至此已有24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這個數字,使上海世博會成為世博會歷史上參展規模最大的一屆世博會。到目前為止,上海世博會還無一退展。

    “金融危機當然給世博會帶來負面影響,但同時也帶來機遇,”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孫元欣説,“在國際金融危機這樣的大背景下,上海世博會也許會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捩點,或者一個觸發器。”

    捷克參展總代表斯德理克説:“世博會已經向世界經濟發送了一個信號,這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去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已經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都希望能夠參與上海世博會。”

    上世紀60年代,日本迎來戰後經濟復蘇,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振奮了國民精神;1970年,大阪世博會成功舉辦,在促進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精彩的“雙城故事”,如今在中國上演。

    陳立基説,新世紀的頭20年,正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作為環渤海經濟圈中心的北京和長江經濟帶龍頭的上海,相繼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無疑將推動北京、上海以及環渤海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進而輻射和激勵全國。

    金晶,如今是世博會志願者,她拍攝了一部公益廣告,片中,這位美麗的姑娘用燦爛的臉龐,時刻提醒身邊人,以微笑面對城市、面對生活。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一樣,堅守夢想、追求和諧、嚮往美好。

    中國,會更美好!

北京奧運一週年: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汪涌)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8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並召開了首次會員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出任促進會會長,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出任執行會長。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專門為促進會的成立發來了賀信。

    劉淇在成立大會上致辭説,促進會的成立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充分利用成功舉辦奧運會所形成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為繼續倡導奧運精神,大力開展文化、教育、體育、青少年、殘疾人、志願者服務等社會公益事業,進一步拓寬國際交流與合作渠道,加快北京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

綠色、人文、科技——北京在危機中續寫奧運傳奇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 張舵)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結束後,有很多人提出疑問:失去了舉辦奧運會的刺激拉動,北京短期內如何能延續高速的發展?新近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北京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速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2%,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靠什麼延續奧運帶來的城市福利,靠什麼跨越後奧運經濟陷阱,並在金融海嘯面前穩穩站住了腳跟?

    作為奧運會結束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指引,北京在金融危機最盛之時提出了“綠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從“三個奧運”到“三個北京”,“綠色、人文、科技”三大發展理念,在北京籌辦奧運中走向成熟,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放射光芒。

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週年音樂會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汪涌)“奧運華章獻祖國——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週年音樂會”6日晚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露天劇場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原北京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等5000余名中外嘉賓出席了音樂會。

 
 
 相關鏈結
· 奧運會週年華誕 中國火炬手聯盟50火炬手聚北京
· 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週年音樂會在京舉行
· 北京奧運會財務收支和奧運場館建設項目審計結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