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外國媒體肯定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積極變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一年前的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今天,“中國長卷”的美景還歷歷在目,“北京歡迎你”的歌聲仍縈繞耳際。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週年之際,許多外國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肯定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積極變化。

    改善城市面貌

    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刊文説,為奧運會而開發建設的許多設施實實在在地矗立在北京,毫無疑問永久地改善了北京的景觀以及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設計新穎的主體育場“鳥巢”和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建築,體現了中國人的進取精神。奧運會場館力求體現節能環保的綠色理念,也表明中國在實現社會進步的現代化過程中越來越有兼顧“量”和“質”的發展意識。

    《聯合早報》援引的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奧運會實施了358個“綠色奧運”項目,包括新能源項目69項、建築節能項目168項、水資源項目121項。奧運工程共建設了9個太陽能熱水系統。

    文章認為,只有重視北京奧運會的綠色遺産,再將之深化並擴大到中國的更多地方,北京奧運會象徵的進步精神才會生生不息。

    樹立民眾信心

    美聯社6日撰文説,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給許多中國民眾注入了自信,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更加自信的姿態。在過去一年裏,中國積極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還向索馬裏附近海域派遣海軍,與其他國家一道打擊海盜活動。

    美聯社援引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曾銳生的話説,北京奧運會讓共産黨領導層和民眾對中國及其未來更加自信。

    美聯社援引《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一書作者徐國琦的話説,數十年來,中國人有一種自卑感。而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在北京奧運會上贏得最多金牌在很大程度上治愈了這種“自卑綜合徵”。

    路透社在報道仲介紹了有關中國“全民健身日”的情況:中國政府近日宣佈,將每年的8月8日作為“全民健身日”,以此作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週年紀念。

    此外,坦桑尼亞奧委會秘書長巴伊在評論“全民健身日”時説,這是紀念奧運會最好的一種方式,讓廣大群眾參與體育活動,也可以讓奧運會深入人心,永遠不會被忘記。

    推廣奧運經驗

    在美國洛杉磯發行的《中華商報》8日發表題為“推廣奧運經驗 突破發展瓶頸”的社論。文章説,北京奧運會不僅使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弘揚和充實,更使科學發展理念得到了充分驗證,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經驗將為中國突破發展瓶頸提供寶貴經驗,其歷史作用不可估量。

    文章説,北京市政府及時將“人文奧運”理念轉化為“人文北京”理念,在金融危機中首先考慮保民生,在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的預期下,將相當一部分財力投入到住房、醫療、交通、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此舉可謂抓住了關鍵,不僅使市政交通建設、文化創意産業等行業蓬勃發展,而且今年上半年,消費市場也呈現強勁增長。

    文章介紹説,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北京奧運會履行並超越了在環保方面的承諾,包括從減少空氣污染到改善公共交通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文章還説,由於繼續大幅度削減高污染高排放産業,當前北京空氣質量已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好狀態,北京在奧運會成功舉辦一週年之際交出的“綠色”答卷向世人表明,低碳經濟正在為北京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北京也將為中國大中城市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此外,中國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努力也初見成效。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新中國成立60年所凝聚的強盛國力、大國胸襟和科學發展理念,已成為中國信心和力量的源泉。一幅宏大的“中國長卷”正在徐徐展開,中國政府、民眾及企業分別握持著“人文、綠色、科技”畫筆,以遒勁、靈動的“奧運筆法”,濃墨重彩地描繪著永續發展、共同繁榮的和諧圖景。

 
 
 相關鏈結
· 北京奧運一週年回顧:奧運場館的“現在進行時”
·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 北京奧運一週年:北京空氣質量續寫“綠色神話”
· 北京奧運一週年: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
· 北京奧運太極群像雕塑台灣展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