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1981年: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1981年6月,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標誌,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圖為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1981年6月,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標誌,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開始從根本上清理和糾正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在思想、政治、組織、經濟等領域開展了全面而卓有成效的撥亂反正。其中,正確總結“文化大革命”及建國以來的歷史,澄清一些重大歷史問題上的是非,是撥亂反正的一項重要內容。1979年11月,在鄧小平主持下,黨中央開始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小平就決議起草提出三條指導原則:第一,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第二,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作出公正的評價;第三,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總結建國以來黨的歷史,關鍵是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為此,鄧小平多次強調,對毛澤東的功過的評價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不寫或不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們要犯歷史性的大錯誤。這些意見,得到了陳雲等一批老同志的支持,為全黨正確認識和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正確對待黨和國家的歷史,指明了方向。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對建國32年來的歷史作了全面總結,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徹底否定的結論。《決議》指出:建國以來32年的歷史,是中國共産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但是,由於中國共産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經驗不多,黨的領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的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過把階級鬥爭擴大化和在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的錯誤。後來,又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決議》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歷史地位,指出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決議》恢復了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面目,將毛澤東晚年的錯誤與他的正確思想加以區別,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産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

    《決議》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明確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並從10個方面對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作了概括。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標誌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對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相關鏈結
· 共和國的足跡——1980年:計劃生育好
· 共和國的足跡--1980年:邁出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
· 共和國的足跡——1979年:創辦經濟特區
· 共和國的足跡——1978年:偉大的轉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