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輝煌60年
公益促和諧 慈善暖人間
——我國社會慈善事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 衛敏麗)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慈善事業不僅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且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有益補充。
據民政部統計,僅2008年一年,我國慈善捐款捐物過千億元,志願者數千萬計。福利彩票發行22年來銷售總額達到3300多億元,籌集公益金1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以慈善文化、慈善組織、慈善政策、慈善募捐為基本架構,政府支持、社會舉辦、公眾參與的慈善事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2007年,民政部成立慈善事業協調辦公室,承擔起慈善事業發展的部門職責,加大了指導慈善事業發展的力度。2008年9月,根據國務院確定的“三定”方案,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成立,並設立慈善和社會捐助處,明確了政府對慈善事業的管理職能和機構;同時設立社會工作司,負責擬定社會工作發展規劃、政策和職業規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志願者隊伍建設規劃。
此外,我國慈善制度化建設成效明顯。信息披露制度、表彰激勵制度、第三方評估制度和行業自律制度、勞動保障制度建設等逐步建立和完善。
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國慈善事業協調機制取得重大突破,慈善制度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慈善事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我國慈善組織穩步發展,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成為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主力軍。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3.8萬個,初步形成了社會捐助網絡。
此外,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民間組織有38萬多個,以非正式登記的方式存在的草根組織大約有75.9萬個,其中,很多是專門從事慈善事業的慈善組織,
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組織在推進我國慈善事業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1998年抗洪、2005年援助印度洋海嘯災區、2008年抵禦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聶全增是一位從事甲骨文研究的學者,他的甲骨文書法藝術享有盛名。但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身份——公益慈善使者。他所參加過的公益慈善活動涉及關愛殘疾人和老年人、支持婦女健康工程、支援災區等。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他捐贈了價值100多萬元的書法作品。
“研究傳統藝術的人對公益慈善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慈善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美德。”聶全增對記者説,“很多藝術大家都很熱心公益慈善。”
慈善,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講,目前我國慈善文化傳播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慈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了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的評選,“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等活動的舉辦,倡導了慈心義舉,營造了慈善氛圍,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慈善事業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産生了積極而深遠的社會影響。我國的慈善事業正在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處在較好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