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已形成政府主導、學術支持、社會參與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産保護格局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賈楠 王曉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指出,目前,新疆已經形成政府主導、學術支持、社會參與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産保護格局,各民族優秀文化遺産得到繼承和發揚。
白皮書説,歷史上,新疆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多年來,國家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各少數民族文化遺産進行蒐集、整理、翻譯和出版,保護少數民族名勝古跡、珍貴文化和其他重要歷史文化遺産,使各民族優秀文化遺産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據白皮書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通過建立各級藝術表演團體,成立藝術院校、藝術研究所等機構,搶救、蒐集、整理、保護了一大批民間音樂舞蹈作品,通過培養一代又一代各類藝術人才,使傳統的民間音樂舞蹈後繼有人,並且不斷發揚光大。
在保護民族民間文學方面,白皮書表示,多年來,自治區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搶救、保護民族民間文學作品,先後蒐集、整理、翻譯、出版了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錫伯和烏孜別克等民族大量的民歌歌詞、神話傳説、民間笑話、民間故事、寓言、諺語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遺産。
同時,白皮書説,為使各少數民族語言跟進時代發展,國家建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各級民族語言文字研究機構,負責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研究管理。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研發出“博格達維哈柯文排版系統”、“錫伯文、滿文文字處理和輕印刷系統”、“新疆2000”多文種圖文排版系統、“阿拉伯文及多文種排版系統”等軟體,通過制定標準和軟體研製方式,為各類民族文字軟體的代碼、鍵盤佈局、輸入法等提供規範。
新疆約有24萬人赴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賈楠 王曉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説,2008年,新疆約有24萬富餘勞動力前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
白皮書表示,新中國成立後,新疆的人口自由流動日益增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受市場導向作用影響,以上學、工作、經商、務工為主要目的的自發、自願人口流動,在新疆城鄉之間、北疆和南疆之間、新疆和內地之間頻繁增加。另外,每年還有大量的季節性流動人口在新疆境內和新疆與內地之間流動。每年8月下旬至11月的棉花收穫期間,都有來自其他省市的數十萬人到新疆從事棉花採摘工作。
白皮書指出,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人口頻繁流動,導致新疆的民族構成及分佈格局發生了變化。一是民族成分增加。2000年,除基諾族外,中國的其他55個民族都有成員在新疆定居生活。二是各民族人口數量普遍增加。1978年到2007年,全疆人口最多的維吾爾、漢、哈薩克、回等4個民族人口分別增長了74%、61%、81%和78%。三是各民族傳統居住地的本民族人口比重不斷下降。四是城鎮多民族混居狀況更為明顯。城市中的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增加。
據白皮書公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新疆總人口為2130.8萬人,其中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萬人,佔全疆人口的60.8%。截至2007年,百萬以上人口的民族有3個: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人口分別為:965.1萬、823.9萬、148.4萬;10萬至100萬人口的民族有3個: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1萬至10萬人口的民族有6個:塔吉克族、錫伯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以及東鄉族。其餘民族人口不到萬人。
白皮書表示,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今天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都是在歷史上先後移居而來的。新疆各族人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結下了深厚情誼。60年來,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形成、發展和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這既是新疆發展進步的重要內容,也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新疆登記造冊少數民族古籍逾2萬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賈楠 王曉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説,截至200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已累計蒐集、登記造冊的少數民族古籍達20518冊(件)。
白皮書表示,新疆少數民族古籍文種語種多、分佈廣泛,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80年代初期,成立了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蒐集、整理和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全區有4個自治州、8個地區和1個地級市及部分縣也相繼成立有關機構。在全區範圍內開展搶救、蒐集、整理和出版少數民族古籍工作。
據白皮書介紹,截至2008年,自治區已整理出版少數民族古籍上百種,其中包括維吾爾族不朽名著《福樂智慧》的三種抄本影印本,哈薩克族醫學名著《醫藥志》,以及錫伯族薩滿教經典《薩滿神歌》等。
白皮書説,為了更好地搶救、整理、研究、保護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自治區成立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傳保護研究中心”,並制定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2006年、2008年,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63項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分別列入第一、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疆已發現文物點超過4000處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賈楠 王曉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説,新疆文物古跡遺址十分豐富。截至2008年,新疆已發現文物點40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
白皮書表示,國家重視對新疆文物古跡的保護和修繕,文物保護立法、考古調查發掘、文物維修保護、博物陳列等取得重要進展。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指導下,自治區對重點文物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搶救維修。一批代表維吾爾、蒙古、回、錫伯等少數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産的著名建築,得到了妥善維修和保護。
據白皮書介紹,近年來,國家對喀什等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取得重要進展。喀什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重鎮,城市風貌和地域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但喀什處於地震多發區,老城區房屋大都簡陋、陳舊,抗震及防火能力極差。2009年2月,國家正式對喀什老城區危舊房改造綜合治理計劃立項,預計投入30億元人民幣,按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古城改造重視對原有風貌的保護,改造後的建築形式將保留原有建築特徵和文化特色。
新疆少數民族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的權利受到特殊保障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賈楠 王曉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表示,少數民族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的權利受到特殊保障。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政協的領導成員中,都有來自新疆的少數民族人士。
白皮書指出,承認中國各民族的存在並保障其各方面的平等權利,是中國政府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政策,也是中國各項民族政策的基礎。目前,自治區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當地每一少數民族聚居區都有代表參加。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共有代表542名,有13個民族代表,其中少數民族代表佔到65.5%,比少數民族人口在新疆總人口中的比重高出4個百分點。
據白皮書介紹,在新疆,各民族間政治地位的平等主要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以實現。新疆是全國唯一的三級(區、州、縣)自治地方俱全的自治區。各級自治機關根據本地實際制定並實施自治法規、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決議,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截至2008年底,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127件,通過法規性決議、決定28件,批准烏魯木齊市地方性法規,各自治州、自治縣單行條例100件。
白皮書説,國家和自治區一直把選拔、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作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關鍵。1955年,全疆有少數民族幹部4.6萬人,2008年為36.3萬人,佔全疆幹部總數的51.25%。目前,自治區的政府主席、各自治州的州長、自治縣的縣長以及相應的人大常委會主任、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都由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新疆七成以上本地出版物使用少數民族語文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賈楠 王曉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説,目前,在新疆各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與音像製品中,使用少數民族語文的佔到70%以上。
白皮書表示,國家堅持各民族語言文字一律平等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語言特權。新疆目前13個世居民族使用10種語言和文字。
--自治區及各自治州、自治縣機關執行公務時,同時使用自治民族和漢語兩種語言文字。
--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都廣泛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新疆日報》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四種文字發行。新疆電視臺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四種語言播放節目。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六種文字出版各類圖書。
白皮書指出,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保護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治區政府每年都要對少數民族生活必需的肉食和副食品的生産和供應作出專項安排,保證各民族特需食品的生産和供應,特別注意照顧10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在新疆,每年的肉孜節和古爾邦節,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人民都可以享受節日的假期,俄羅斯族在聖誕節、復活節也有法定假期。
在民族團結方面,據白皮書介紹,1982年新疆在全國各省區市中率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至今已召開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共有862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和1520名模範個人受到自治區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