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1月8日電(記者 齊雷傑、朱峰)河北省近年來多措並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到2010年使全省50%的縣(市、區)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師資配備、生源質量等方面基本均衡,並在4年內基本解決“大班額”和“擇校”問題。
河北農村尤其是山區和偏遠農村,學校佈局分散、辦學規模小、設施不全,教師專業化水平低,課程都難以開全。河北省教育廳廳長劉教民説,針對這種狀況,河北打破鄉鎮行政區劃界限,探索縣域教育管理新體制。按照區域教育協調發展需要劃分為若干學區,整合區域內資源,推行規模化、標準化辦學,形成學區內經費、師資、設施、裝備等辦學資源均衡發展,進而逐步實現縣域內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據河北省副省長龍莊偉介紹,河北自2001年以來先後實施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新農村衛生校園建設等工程,還給全省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裝備了現代遠程教育設備,1.4萬多所學校配備了冬季安全採暖設施。加上今年啟動的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河北已累計投入60多億元,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獲得較大改善。
針對城區學校強弱不均、“擇校”現象突出等問題,河北探索出了促進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聯合校、兼併校、建分校、新建校等4種模式,從源頭上治理“擇校”痼疾。劉教民説,河北將城區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捆綁成相對固定、聯絡緊密的辦學共同體,統一教育計劃、管理制度、活動安排和質量要求,並實現校內各類教育資源共享。同時,一些優質學校跨區兼併薄弱學校,構建“一個法人單位、一套領導班子、統一教學管理和師資調配”的管理體制,從而徹底轉化薄弱學校。河北還支持優質學校建立分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範圍。此外,還抽調管理骨幹和教師骨幹,建設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新學校,“擇校”矛盾得以有效緩解。
從2005年開始,河北還將公辦省級示範性高中公助生指標,按比例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學校、分校錄取,今年這一比例已提高至70%,促進了生源合理流動和初中校際間生源相對均衡。此外,河北還建立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定期流動制度,至2008年底,全省城鎮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已向農村學校流動約2萬人。河北還連續3年實施“萬人支教”工程,3萬餘名城鎮教師被選派到農村學校支教,8500名師範院校大學生到農村學校頂崗實習,城鄉間師資均衡得以增強。
劉教民説,河北計劃通過3至4年努力,使全省所有縣(市、區)基本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