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1月30日電(記者 錢彤 陳雍容 張展鵬)金融危機背景下,依靠貿易保護主義轉嫁壓力、規避風險是否可能?利用匯率作為向外界施壓的手段最後會不會殃及自身?在剛剛結束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我們得到了明確的答案。
溫家寶總理鄭重表示,一些國家一方面要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面又對中國實行名目繁多的貿易保護主義,這是有失公允的,實際上是限制中國的發展。
他強調,在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復蘇。
儘管國際上一些勢力反復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但事實表明,人民幣匯率並不是雙邊貿易往來中的決定性因素,産品的競爭性和市場的開放度才是商業成功的關鍵。而那些過度強調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國家,尤其是世界主要貨幣儲備國,應該更多考慮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正如溫家寶總理29日會見歐元區“三駕馬車”時所表示的,希望世界主要儲備貨幣能夠保持穩定。同樣,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只會破壞開放的全球市場,損害目前尚且脆弱的全球經濟復蘇趨勢。
作為世界兩大重要經濟體,中國和歐盟當務之急是維護來之不易的復蘇成果,而非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對之加以破壞。在經濟日益全球化、各經濟體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今天,想靠貿易保護來實現自保不僅是短見之舉,更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麻煩。
經過將近35年發展歷程,中歐貿易今非昔比、規模空前。去年,中歐雙邊貿易總值達4255.8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分別高於同期中美、中日雙邊貿易增速9個和6.5個百分點。今年,雖然受到金融危機衝擊,雙邊貿易額有所降低,但中歐貿易在中國外貿總格局中的地位並未根本變化。溫家寶總理對此有精當的闡述:中歐經貿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已不單單是貨物貿易數據所能反映的,雙方應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中歐貿易的現狀和前景。
高瞻遠矚,塑造未來。經貿關係是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中國與歐盟應當以開放的心態把握機遇,以合作的精神面向未來。這才是雙方精誠合作,攜手同進,實現共贏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