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3日電(記者 崔靜)“雪鷹,雪鷹,我是雪龍,聽到請回答,聽到請回答。”連日來,在執行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上,不時可以通過高頻對講機聽到這樣的呼叫。昔日寧靜的南極拉斯曼丘陵上空,由於“雪鷹”號極地考察專用直升機的穿梭飛行而顯得異常喧鬧。
6日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的陸緣冰區後,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即啟動了大規模的空中卸貨,利用“雪鷹”號直升機將考察物資、油料等,從“雪龍”號吊運至中山站附近。截至目前,“雪鷹”號已安全飛行逾100架次,吊運物資總重量近300噸。
今年“雪龍”號抵達中山站時間較晚,南極海冰融化迅速,使用雪地車進行冰上卸貨面臨較大的安全風險,這使得絕大部分的物資卸運工作都落在了“雪鷹”號肩上。1200余桶航空煤油、5個內陸考察艙、108只雪橇腳、16件鋼結構……幾乎所有南極內陸考察的物資都要通過“雪鷹”號吊運至位於南極內陸冰蓋邊緣的內陸考察隊出發基地。
“雪鷹”號單次外吊挂能力有限,最多只能吊挂5噸重的貨物。為了儘快將內陸考察物資運抵目的地,確保內陸考察隊按時出發,“雪鷹”號首任機長趙祥林和董文治每天清晨6點多就開始進行起飛前的各項準備,最忙的一天共飛行了39個架次,飛行時間接近10個小時。
南極地形複雜,天氣多變。當霧氣籠罩、能見度差時,天地間形成灰濛濛的一片,很容易産生飛行錯覺,稍不留神就會撞到冰山上。為了確保飛行安全,兩位機長在首次飛行作業前便對照地圖,對中山站附近的地形地貌進行反復研究,在飛行時隨時注意掌握當時的氣象條件,及時調整飛行計劃。
與通常的飛行任務尤為不同的是,在南極飛行沒有任何導航與助航設備,因為南極磁差大,羅盤也常常處於失靈狀態。兩位機長憑藉多年的駕駛經驗,完全依靠全球定位系統助航,並以形態不同的冰山為坐標,參照飛行。
“南極特殊的氣象、地理條件,對於首次振翅南極的‘雪鷹’號來説是一場特殊的考驗,對於飛行員而言更是一次鍛鍊,但是在全體機組人員的精誠協作下,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安全、圓滿地完成各項飛行作業任務。”駕駛直升機飛行超過1萬小時的機長趙祥林信心十足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