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兩支中國南極內陸考察隊出征 進行綜合科考活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8日電(記者崔靜)當地時間18日18時(北京時間18日21時)許,由30名隊員組成的兩支中國南極內陸考察隊同時出征,分別向地處南極內陸腹地的中國南極崑崙站和格羅夫山地區挺進。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在距中山站約10公里的南極內陸冰蓋邊緣,為兩支內陸考察隊出征送行。隨後,兩支內陸考察隊使用9輛雪地牽引車,拖拽著載有生活艙、發電艙、科考設備、後勤補給、油料等裝備與物資的40只雪橇,向白茫茫的南極內陸進發。按照計劃,兩支內陸考察隊將在共同行進464公里後,分赴各自的目的地。

    這是自1999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以來,中國第二次同時派出兩支考察隊深入南極內陸腹地,進行綜合科學考察活動。

    此次,第一支隊伍的20名隊員將奔赴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區,系統開展冰川學、天文學、測繪學、地球物理等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並將對2009年年初建立的中國南極崑崙站進行二期施工建設,為未來開展深冰芯鑽探準備場地。第二支隊伍的10名隊員將前往距中山站約500公里的格羅夫山地區,執行地質調查、隕石收集、生態環境研究等9項科考任務。

    與以往歷次考察不同的是,此次中國南極內陸考察有2名女隊員加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女博士韋利傑和新華社女記者崔靜。她們將隨格羅夫山考察隊進行為期60余天的野外考察。這是中國開展南極內陸考察10餘年來,考察隊中首次出現女性。

    中國第2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于12月6日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30名隊員向南極內陸出征後,其餘隊員將在中山站附近全面展開南極度夏科考活動。

向南,向南極科學高峰挺進——寫在中國南極內陸考察隊出發之際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8日電(記者崔靜)嘹亮的國歌在南極冰蓋邊緣奏響,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茫茫冰原上迎風飄揚。“出發!”隨著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袁紹宏一聲令下,中國南極內陸考察隊駕駛著9輛雪地車,牽引著載有各種考察物資與裝備的40只雪橇,緩緩駛進白茫茫的南極內陸冰蓋之中。綿延數公里的車隊宛若銀色絲帶,在雪白的天地間蜿蜒前行。

    這個由30人組成的中國南極內陸考察隊伍,20人將奔赴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區,開展冰川學、天文學、測繪學、地球物理等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10人將前往島峰眾多的格羅夫山地區,執行地質調查、隕石收集、生態環境研究等9項科學考察任務。這是自1999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以來,中國第二次同時派出兩支考察隊深入南極內陸腹地。

    漫漫前路,有幽深莫測的冰裂隙,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暴風雪,有危機四伏的白化天氣,更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危險。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出征的內陸考察隊員們毫無畏懼,他們只有一個信念——向南,向南極科學高峰挺進!

    面積達1400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大陸,95%以上的區域被平均厚度達2450米的冰雪覆蓋,猶如戴了一頂巨大的“帽子”,被稱為“冰蓋”。位於南極冰蓋之巔的冰穹A地區,不僅是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區域,也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南極科學研究的制高點。

    冰穹A地區覆蓋的甘伯採夫冰下山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發現造山運動新機制的地方;其獨特的穹狀頂部地形特徵,被認為是研究南極冰蓋形成與演化最理想的場所和最具潛力獲取最古老冰芯的鑽取地點;此外,冰穹A在理論上還極有可能是南極地區最好的天文觀測站址。在冰穹A開展長期科學觀測,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南極冰芯是地球演變史的“記錄器”,珍藏著古氣候和古環境的信息。在此次南極內陸考察中,中國科研人員計劃在冰穹A地區鑽取一支200米至300米深處的冰芯,以追溯過去1萬年間的地球氣候變化。他們還將在今年年初建成的中國南極崑崙站建立深鑽車間、預埋鑽探機器,為未來開展深冰芯鑽探準備場地。

    冰川學家、中國南極內陸考察崑崙站隊隊長李院生介紹説,利用冰穹A的有利條件,中國可望在五到十年內鑽取到南極冰蓋最深處的冰芯,這種寶貴的冰芯資料有助於重建地球的歷史演化及預測全球氣候和環境的演變,建立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坐標係。

    壯美神秘的格羅夫山地區是南極大陸上極少數有山脈峰巒凸露于冰蓋的地區之一,這片3200平方公里的地區藍冰鋪蓋、冰山起伏、島峰凸現,隱藏著眾多關於全球地質變遷、氣候變化、行星運行的遠古秘密。

    中國此前曾開展過四次格羅夫山考察,在地質、測繪等領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尤其是採集到9834塊南極隕石,使得中國的隕石擁有量僅次於美國和日本,躍居世界第三位。

    “我們將力爭使中國南極隕石的擁有量突破1萬塊,為人類認識天體的形成與演化及地球成因貢獻力量,”中國南極內陸考察格羅夫山隊隊長黃費新説。

    此外,格羅夫山隊還將在此次考察中攀登格羅夫山地區的最高峰——梅森峰,運用冰川地質地貌、土壤、沉積岩、孢粉組合及宇宙核素等手段,研究格羅夫山地區新生代以來冰蓋進退的演變過程,認識南極冰蓋的進退歷史。

    向南,向南極科學高峰挺進!亙古沉睡的南極內陸冰蓋,將再次留下中國人堅實的足跡;勤奮智慧的中國科學家,將在這片科研聖地續寫新的輝煌!

中國南極考察隊積極備戰南極內陸考察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12月6日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以來,積極備戰內陸考察。截至12月14日,內陸考察物資及裝備已全部運抵位於南極冰蓋邊緣的內陸考察出發基地,其中包括9輛雪地車、12隻內陸考察生活艙、近40隻雪橇,以及各種科考儀器設備、後勤補給物資、油料等。這是考察隊員正在利用直升機運送考察物資(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崔靜 攝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12日打響冰上卸貨攻堅戰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2日電(記者 崔靜)為儘快將上千噸的考察物資從“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卸運至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12日淩晨開始運用直升機和雪地車晝夜交替運輸,打響了冰上卸貨攻堅戰。此次卸運的物資主要包括南極內陸考察隊的考察物資、中山站度夏科考儀器、後勤物資、基礎設施建設物資以及各種油料等,總重量達上千噸。

    卸貨採取空中運輸為主、海冰運輸為輔的方式。白天天氣晴好時,將部分考察物資和油料借助“雪龍”號上搭載的“雪鷹”號直升機和從澳大利亞租用的S76直升機,從空中吊運到中山站附近;夜間利用氣溫較低、海冰強度較高的時機,將部分考察物資裝上雪地車,經冰面運送至中山站。 詳細>>>

“雪鷹”號專用直升機亮相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

    新華社“雪龍”號12月7日電(記者 崔靜)伴隨著隆隆的發動機轟鳴聲,紅白相間的中國極地考察專用直升機“雪鷹”號從“雪龍”船後甲板上騰空而起,開始執行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的首次物資吊運任務。這標誌著“雪鷹”號正式亮相中國南極考察“大舞臺”。

    這是“雪鷹”號直升機準備在“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後甲板著陸(12月7日攝)。12月7日上午,中國極地考察專用直升機“雪鷹”號執行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的首次物資吊運任務,這標誌著“雪鷹”號正式亮相中國南極考察“大舞臺”。新華社記者 崔靜 攝

    當地時間7日9時許(北京時間7日13時),“雪龍”號極地考察船仍在距離中國南極中山站約9海裏的陸緣冰地帶努力破冰。“雪龍”船氣象中心收集到的天氣情況顯示,此時風力為3至4級,能見度為15公里,適宜飛行。詳細>>>

 
 
 相關鏈結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為南極內陸考察積極做準備
· “雪鷹”號專用直升機亮相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
· 第26次南極考察:中國首次在南大洋布放錨係潛標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返回東半球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22日離開長城站奔赴中山站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開辦“南極大學”正式開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