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工程院報告提出2050年前我國能源戰略定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胡浩、吳晶晶)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就“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諮詢研究所做的報告提出2050年前我國能源發展階段的戰略定位。

    報告指出,資源制約、環境制約、結構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是我國能源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嚴重挑戰。為實現能源發展戰略服務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觀戰略目標,應當把資源和環境約束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制約條件,體現節能提效優先,落實“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注重發展的質量,效率和環境友好,實現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有控制的健康發展,統籌規劃和調控國家的發展速度、結構和供需模式,為今後長遠的發展開創一條可持續的新型道路。

    杜祥琬提出,根據這一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和原則,2050年前的40年,應當是我國能源體系的轉型期,從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的能源體系轉變為節約、高效、潔凈、多元、安全的現代化能源體系,能源的結構、“顏色”、質量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革。2050年後,我國將擁有一個中國特色的能源新體系,進入比較自由的綠色、低碳能源發展階段。

    他指出,2030年前的20年,是我國能源體系轉型期中的攻堅期或困難期。其間,要花大力氣形成節能提效機制、實現新型能源的突破、化石能源的潔凈生産和利用、實現污染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石油安全供應和替代、電力系統優化發展、農村能源形態的顯著進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得到基本解決。而2020年前的10年,特別是“十二五”,是上述攻堅任務能否完成的關鍵期,是全面轉向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期。

    杜祥琬院士説,這十年期間,經濟轉型應實現重大調整,能源消費增長結構將有顯著變化,節能、提效、減排取得新的明顯成效,逐步實現能源供需模式的轉變:從現在以粗放的供給滿足增長過快需求的模式,逐步轉變為以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需求的模式,並在此新模式下,實現可持續的供需平衡,以支撐科學發展。

    他在報告中提出,為實現2050年我國能源體系轉型,我國應實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發展戰略,即“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其中包括強化“節能優先、總量控制”戰略;煤炭的科學開發和潔凈、高效利用和戰略地位調整;積極、加快、有序發展水電,大力發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戰略地位逐步提升,成為我國的綠色能源支柱之一;積極發展核電是我國能源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可以成為我國能源的一個綠色支柱;發展中國特色的適應新能源的高效安全(智慧)電力系統,發展非上網等用電方式和儲能技術。

    杜祥琬建議,從管理體制、經濟政策等方面推動形成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和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國家設立能源統一管理部門;對各級政府和企業,完善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把節能、綠色、低碳的要求作為硬指標,列入考核體系;以有力的經濟政策為杠桿,倒逼地方和企業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建設國家級的能源科技研發機構和平臺,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關;大力提倡綠色消費和生態文明理念等。

    “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諮詢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自2008年2月開始啟動的研究項目,預計將於近期結題。

 
 
 相關鏈結
· 中央財政今年安排20億元支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 江西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開建將促電網消納新能源
· 4部門通知做好擴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作
· 四部門發佈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通知
· 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擴至20城市 
· 四部門正式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