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28日電(記者 強勇)黑龍江省自2004年進行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以來,全省各地鄉鎮黨委、政府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著眼于農民生産生活的實際需要,把為農民服務放在了突出位置,全力做好群眾的“服務員”。
“在農業稅免徵之後,農民的經濟發展意識、民主意識和法制意識增強,鄉鎮政府的原機構職能已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村全面發展的需要,必須改革。”黑龍江省編辦市縣機構編制處處長李明源對記者表示。
在推進“小政府,大服務”的漸進式改革過程中,鄉鎮機構的服務理念得到加強和凸顯,“父母官”的意識逐漸淡化,“服務員”的身份定位重新進入群眾視野,並贏得信任,直接帶動了為農服務水平、方式的改進和提高。
面對新形勢,黑龍江省從“瘦身”起步。據統計,經過本次改革,全省鄉鎮黨政機構精簡49.7%,鄉鎮事業機構精簡43%,鄉鎮行政編制精簡23.3%,財政全額撥款事業編制精簡30.2%,機關工勤人員事業編制精簡23.3%。
在黑龍江省克山縣,當地政府圍繞提高為農服務水平這一中心工作,對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重新進行整合,對職能和編制重新進行配置,將原先3辦5中心整合為平安辦、經濟辦、服務辦3個機構,把工作重點轉向為農民求安求富搞好服務,建立起新的工作機制。
與此同時,為確保農村穩定大局,黑龍江省“以人為本”,堅持自願退休、自願退養,公開競爭上崗,透明操作,制定優惠政策等措施,妥善安置分流人員,不搞一分了之。
為更好地履行服務承諾,黑龍江省鄉鎮機構在“瘦身”的同時,積極推動“變身”,由偏重經濟發展,轉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好經濟發展和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實現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據介紹,過去鄉鎮政府在職能運行中,存在著重上面下達任務的貫徹落實,輕農民現實需要等痼疾,不利於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為此,黑龍江提出由行政命令驅動向農民需要驅動轉型,從群眾的基本需求著手,重視基礎性服務和精神文化服務建設,做群眾的貼心人。
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有利契機,各鄉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把修建鄉村道路、農技培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飲水、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站建設、校舍改造等項任務作為重點積極推進,切實促進農村各方面建設全面協調發展。如哈爾濱市道裏區太平鎮政府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巴彥縣華山鄉幫助群眾按照每一家格局個性化設計沼氣池,並通過協調電力、網通、廣電等部門,提高了供電能力,保證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的隨時安裝及故障排除,真正從細節做到讓群眾滿意。
在服務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巴彥縣華山鄉重點發展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在各村建立農民文化室、農民活動中心和文化休閒廣場,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有意義的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促進了文明鄉風的形成;通過加強鄉衛生院和各村衛生室的技術設施建設,培養提高鄉村衛生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成為可能。
促進農民增産增收,被黑龍江省當作提供為農服務的重頭戲。黑龍江提出在工作方式的服務轉變上,各地鄉鎮要跟蹤農業生産的全過程,産前重點抓市場,産中重點抓指導,産後重點抓銷售,為促進農民增産增收提供全程服務,政府的服務角色也得到最大認同。
據李明源介紹,大慶市各鄉鎮政府在幫扶單位的扶持下總計轉移富餘勞動力38萬人,實現收入36.4億元。龍江縣全面實行為農服務全程代理制度,無償為農民代辦59項行政審批事項和30項公共服務事項,僅黑崗鄉一年就為農民代辦400多項事項,為農民節省5萬多元。
勃利縣永恒鄉發動鄉村幹部,幫助農民落實經濟作物訂單面積6萬畝;産中組織科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産後為群眾穿針引線,提供信息56條,還協調佳木斯塞瑞糖業公司建立了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甜菜收購站,解決農民的銷售問題。
為扮演好“服務員”的角色,黑龍江省不斷完善幹部考核機制,考核由重形式轉變為重內容。巴彥縣華山鄉為推動鄉幹部服務群眾,制定了規範的幹部考核制度,明確崗位目標,量化考核指標,實行激勵約束機制,形成了幹者獎、懶者懲的制度保障。
從先行試點到全面深化,黑龍江省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6年間,全省各地緊密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服務身份定位,積極穩妥推進了鄉鎮機構改革,完成了地方機構從“管理員”向“服務員”的角色轉變,實現了服務職能的回歸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