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國內糧食市場價格穩定 外資入場當警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糧價穩定可期 外資入場當警惕
——來自糧食主産省的“市場報告”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林艷興、聞有成、李倩倩)近期,由俄羅斯小麥禁止出口和歐洲乾旱引發的國際小麥價格飆升,備受關注,這也給中國糧食市場走向帶來諸多考驗。“新華視點”記者深入我國大米、小麥等主産區採訪發現,面對國際糧價飛漲,國內糧食市場價格平穩,一些品種價格甚至出現下降。總體而言,我國糧食安全沒有近憂,但有遠慮。

    收購高峰不見峰 國外漲價國內穩

    作為我國早秈稻生産大省的江西省,往年8月上中旬是早稻收購高峰,但今年到目前,全省早稻收購開市平淡,收購高峰遠未到來。統計顯示,截至8月15日,全省早稻收購9.79億斤,而去年同期收購量為23.5億斤。

    8月上旬,記者在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看到,廠區一片空曠,倉庫一角堆了幾百袋糧食。往年收糧時節路邊排滿了送糧車輛,而今不見車隊。公司採購部副經理葉琦介紹,7月26日公司開始收早稻,到8月18日才收購了8000噸。而去年,公司在7月底就收到了1萬噸。

    收購進展緩慢,同期糧食價格也異常平穩。監測表明,7月28日至8月28日,全省早秈稻收購價格一直穩定在每百斤95元左右。

    相對於國際小麥市場一個月上漲50%的“瘋狂”,鄭麥市場期貨價格雖“溫和”上漲,但僅有6%左右的漲幅。市場監測顯示,截至8月6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等白麥交易均價為1976元/噸,周比下跌12元/噸。在我國最大的小麥生産省河南,目前現貨市場小麥和麵粉價格較前期繼續趨穩,局部地區價格甚至有所回落,每噸價格較前期下調了10至20元不等。

    “農民期望早稻價格能到100元/百斤,但我們認為95元/百斤就差不多了。”江西撫州市糧食局副局長張紹義説,當前早稻收購進展緩慢的原因是早稻因災減産,成熟期推遲10—15天,農民惜售待漲;而糧食企業特別是國有糧食企業執行國家政策穩定糧價,認為早稻價格過高不願收。

    在吉林,目前全省有80%左右的農民通過經紀人賣糧,農民售糧時間延長。由過去的集中上市變為陸續上市,由過去的一季收購變為常年收購。據估計,全省現在還有10%至15%的玉米在農民手中待售。選擇適當時機出手,有利於農民增收。

    災害頻發帶來“變數” 外資糧商“高調”入市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説,我國小麥、玉米、稻穀産需基本平衡,進口量很小,國內糧食價格變動基本不受國際市場的影響。然而,在看似平靜的糧食市場中,仍然涌動著“暗流”。

    其一,國內氣候條件極端異常,農業災害多發頻發。東北四省區糧食面積和産量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入夏以來吉林、遼寧等地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給糧食生産帶來一定困難。抓好以防早霜、防病蟲為重點的後期田間管理,排除前期災害性天氣對秋糧生産的不利影響是當務之急。

    初步統計顯示,全國秋糧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400多萬畝,但考慮到受年初普遍低溫、夏糧和早稻收穫時間推遲、下半年氣候情況還不確定等影響,佔全年糧食産量三分之二左右的秋糧生産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其二,外資糧商已經長驅直入我國糧食加工行業,或對國內糧食市場帶來新變數。在今年早稻收購中,社會企業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江西省糧食局8月15日的收購量統計顯示,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量是5.8億斤,其他購銷企業是4億斤。和此前北方小麥收購形勢相同,外資糧食企業大多開秤早、出價高,收購較為活躍。

    去年6月入駐撫州市金溪縣的外資糧食企業益海嘉裏(撫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在南方啟動了早稻收購,公司延續了其在北方小麥收購中的“高調”。8月1日率先掛牌收購常規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價,既高於今年國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購價,也高於目前江西市場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收購價。

    益海嘉裏(撫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杜芬軍説,公司從百斤98元調為97元的定價,是經過市場調查作出的決策。截至8月18日,益海嘉裏收購早稻近300噸,計劃收購1000噸。

    另據了解,益海嘉裏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後在我國設立了40多家工廠和20多家貿易公司,成為知名的糧油加工貿易商,打造出“金龍魚”“胡姬花”等品牌。益海嘉裏(撫州)公司目前正在和當地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洽談晚秈稻的委託收購事宜。一家投資幾億元、佔地幾百畝的大米加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

    中儲糧金溪直屬庫主任饒勝平説,一些外資糧商,從“搶購小麥”到“高價收谷”值得關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將在兩個月之後的中晚稻收購,面對實力雄厚、嗅覺靈敏的外資糧商,國有糧食企業和其他民營加工企業或將生存艱難,並增加國家對糧食市場的調控難度。

    “兩個隱憂”不容懈怠 保糧食安全需築“防火墻”

    “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的時候,國際糧價是國內糧價的2倍,但我國仍然平穩度過,做到了‘世界糧荒、中國不慌’。”糧食問題專家、南方糧食交易市場副總裁熊學華説,今年國內外糧食市場價格形勢與2008年的情形相反,我國大米、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價格普遍高於國際糧食價格,因此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傳導到國內的可能性很低。

    據國家發改委測算,今年7月份,國內小麥、玉米、大豆批發價格分別比國際市場(美國、巴西現貨價)每噸高695元、1005元、813元;國內晚秈米批發價格比品質接近的越南大米(含碎5%,現貨FOB價)每噸高692元。

    高級經濟師、鄭州商品交易所市場部總監施利敏説,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産,成功實現連續5年産量超過1萬億斤。今年的夏糧産量雖然比上年略有減少,但仍是第三個高産年。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裕,超過40%庫存消費比遠高於國際警戒線,糧食市場有充足的糧源保證。

    施利敏説,國家連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不但有效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為糧食增産提供了價格保證,從而使我國市場糧食價格水平在國家的調控下穩步抬升,從2008年及其之前的國際“糧價洼地”變身為目前的國際“糧價高地”,使我國糧食安全的“防火墻”更加堅實,更不容易受國際糧價波動的傳導。

    種種跡象表明,這次國際糧價上漲對我國糧食市場和價格走勢影響有限。“奪取秋糧豐收,特別是抓好晚稻生産,全力保持糧食穩定發展好勢頭,對於保障市場供應、管理通脹預期、應對國際糧食市場新變化至關重要。”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表示。

    但是,專家提出,這次國內外糧食市場波動仍然提醒我們,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兩大隱憂。一是必須加強包括水利建設在內的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特別是抗災能力建設,從根本上穩定和提高我國糧食産量,才能不斷應對國際糧食市場波動。

    二是外資糧商在我國糧食市場“跑馬圈地”步伐加快。從北方搶購小麥到南方高價收谷,類似益海嘉裏這樣的外資企業,正全面進入我國糧食收購市場。外資糧商的高調表明,未來我國散、亂、雜、小的糧食加工行業或將面臨殘酷的洗牌。因此,通過政府行為和市場手段對國內糧食企業進行大力整合,不僅迫在眉睫,而且勢在必行。

 
 
 相關鏈結
·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解答當前玉米市場熱點問題
· 農業部部署中晚稻病蟲防控確保全年糧食穩定發展
· 新華時評:今年自然災害頻發更顯節約糧食重要性
· 糧食局副局長會見來訪的嘉吉公司全球穀物部經理
· 中國糧食行業發出“放心大米”倡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