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評論員:災後重建的奇跡 催人奮進的力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評論員:災後重建的奇跡 催人奮進的力量
——寫在汶川地震災區重建任務基本完成之際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新華社評論員)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兩年之時捷報頻傳:震中汶川,援建項目實現“100%竣工、100%搬出過渡房、100%遷入新居”;四川災區首個農村安全飲水暨農田灌溉工程在理縣啟動,首個農村信息化示範項目“中興網絡家園”在都江堰投入使用;甘肅隴南,一排排嶄新整齊的重建房有如風景圖畫;陜西漢中,對口援建項目全部竣工……曾經山崩地裂、家園破碎的地震災區,如今到處煥發著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這是彰顯以人為本的無疆大愛。面對新中國歷史上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的強烈地震,黨中央堅強領導、科學指揮,發出“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的緊急動員令,成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把拯救人的生命作為頭等大事,把抗震救災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與災區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汶川不哭,中國加油!”“我們都是汶川人!”等響徹寰宇的愛心吶喊,化作中華兒女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和團結一致的強大力量,一支支救援隊伍、一筆筆捐獻款物、一批批援建者和物資,凝聚成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鋼鐵意志。

    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創造的人間奇跡。震後一個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十萬名援建者趕赴四川、甘肅、陜西的19個重災縣市,住工棚、吃乾糧,夜以繼日地艱苦奮戰800多天,為災區群眾獻上一批批優質工程,為實現“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誓言作出了巨大貢獻。截至9月底,納入國家重建規劃的近3萬個項目、概算總投資8613億元均已超額完成85%的預定目標。重災地區經濟快速恢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震前水平,順利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走進四川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化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網友的觀感表達了由衷評價。

    這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充分體現。無論是驚心動魄的抗震搶險,還是艱苦卓絕的災後重建,都讓人們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堅強與智慧,為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添了新的內涵。它所展現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排除一切困難實現偉大復興的寶貴財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奮勇前進。

    弘揚災區重建精神,要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以特殊方式詮釋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真諦,再次證明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是當代中國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再次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當代中國戰勝嚴重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制度保障。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就能戰勝未來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弘揚災區重建精神,要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災後重建不只是在災區建造房舍和基礎設施,更融入了當今時代諸多文明發展新成果。它促進了經濟大合作、文化大交流、民族大融合,形成了將恢復重建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與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結合、與長期合作相結合等寶貴經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堅持科學發展,我們就能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弘揚災區重建精神,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災區重建奇跡昭示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能促進社會和諧、提高發展效率、保證發展質量。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我們就能凝聚起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攻關奪隘,所向披靡。

    弘揚災區重建精神,要尊重科學,不斷增強抵禦災害的能力。切實增強建築物防震抗震性能是地震災區重建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只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並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不斷提高防範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才能減少災害威脅,維護髮展成果,加快發展進程。

    災難孕育希望,信念昭示未來。災區重建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這种經驗和精神昭示啟迪我們,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中華民族必將在同各種災害風險的抗爭中砥礪奮進,不斷開創更加美好未來。

    這是10月1日拍攝的綿陽火車站。其中,站房主樓的造型擷取了漢代宮廷“大屋頂”和川西民居的特點。綿陽火車站是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主要包括站房、進站天橋、出站地道和站臺無柱雨棚等工程,總投資2.42億元,于2009年10月1日破土動工,總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按最高候車人數3000人設計,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新華社發(曹寧攝)

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四川災區重建兩週年成果綜述

    新華社成都10月25日電(記者楊三軍)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正式啟動兩年來,按照中央“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四川省在各方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始終把災後恢復重建作為全省工作的中心任務,重建工作現已取得決定性勝利——災區面貌發生巨變,民生得到根本改善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損失最重的地震災害。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舉全國之力”和“一省幫一重災縣”的支援決策,並於2008年9月19日出臺《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全面啟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詳細閱讀

     這是四川汶川縣三江鄉重建的新民居(9月25日攝)。“5·12”地震後,廣東惠州市援建汶川縣三江鄉的46個恢復重建項目已于2009年9月整體竣工並交付使用。惠州市還將三江鄉作為惠州的“編外鄉鎮”,對其給予長期幫扶。短短兩年時間,汶川縣三江鄉在廢墟上建起了美麗的新家園。 新華社發(李作描 攝) 

中國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關於進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金融支持與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0〕271號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國家開發銀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兩年來,金融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心繫災區,服務大局,以人為本,精誠服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對於促進災區災後生活生産秩序逐步恢復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目前,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還處在關鍵階段。為了進一步紮實做好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保持對災區金融支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對災區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災區各金融管理部門和各金融機構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紮實抓好災後重建各項金融支持與服務政策的貫徹落實工作。人民銀行在災區的各級分支機構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災區金融支持災後重建的相關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對國家已經明確的政策措施,要積極加強督導協調,保證落實到位;對根據災後重建工作實際進展需要相應調整、完善和重新制定的措施,要積極主動地紮實推進。災區以外的金融機構要按照國家災後重建規劃要求和援助承諾,善始善終地做好金融對口支援。各金融機構法人要加強統籌協調,合理擺布信貸資金,支持災區金融機構合理髮放災後重建貸款。各金融機構在保持對災後重建金融支持政策必要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要因地制宜,積極改進業務管理的方式方法,著眼于支持災區經濟自我發展提高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政策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金融支持災後重建的服務品質和水準。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新華社評論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1週年
· 新華社評論員:萬眾一心創偉業 團結奮鬥譜新篇
· 新華社評論員:增強文化體制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
· 新華社評論員文章:正確把握文化體制改革的方向
· 新華社評論員文章:堅定必勝信心 奪取抗洪勝利
· 新華社評論員:要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