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一切都是嶄新的--記汶川災區重建任務全面完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0月29日電(記者孫陽)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一排排潔凈美觀的建築、一片片綠意盎然的鄉鎮園區,新的醫院、新的學校、新的住房、新的廣場……一切都是嶄新的。金秋時節,在汶川地震災區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之時,記者再次前往地震極重災區汶川採訪,感受到汶川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10月10日,廣東省對口支援汶川縣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慶祝大會在汶川映秀鎮舉行。地震後,廣東挑起了對口支援汶川恢復重建的重擔。

    記者了解到,至今年9月底,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戰,由廣東省投資82億元援建的702個項目全面竣工。至此,震中汶川的援建項目實現了“100%竣工、100%搬出過渡房、100%遷入新居”。通過對口援建,汶川脫胎換骨,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

    由廣東省援建的住房項目,建築風格均根據汶川各鄉鎮、村不同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而建,羌式、藏式和川西建築風格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援建還將農房重建和旅遊産業發展結合起來,打造了三江鄉“水鄉藏寨”、水磨鎮“禪壽老街”、耿達鄉“潮州新村”等宜居宜商的民居,為農戶發展“農家樂”和當地開設“步行街”等創造了條件。

    同時,學校、醫院、道路、文體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也全部保質保量完工,為汶川人提供了新的生活標準。

    廣東還安排5.42億元集中用於避災廣場、河堤等防災避災設施建設。汶川的新學校、新醫院、新體育場館等均按“8級抗震、9度設防”的標準建設。如映秀鎮中心衛生院,採用了框架——剪力墻結構形式,同時採用基礎隔震技術,確保了抗震能力。此外,在汶川全縣13個鄉鎮中還建設了佔地約5萬平方米的防災避災場所,保證了自然災害突襲時百姓有地方避難。

    廣東援建指揮部加強施工質量管理,使所有援建項目都達到了優質工程。在今年“8·14”特大泥石流災害中,所有援建項目都經受住了考驗,重建項目沒有受損。據介紹,震中映秀的重建便是按照“具有最佳抗震性能的抗震建築博物館和示範點”、“民族特色精品小鎮”、災後恢復重建標誌性工程和樣板工程等要求高標準開展的。

    援建不僅是建房,還以汶川工業、農業、旅遊、文化、商貿等産業恢復重建為重點,既充分考慮汶川縣經濟、社會、民族、文化和自然條件等各方面實際,又立足長遠,統籌規劃産業配置、生態移民、功能定位,突出生態文化、新型工業等重點,培育汶川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汶川全縣産業恢復項目共28項,援建資金約6.74億元。工業方面,注重將廣東的市場優勢和産業優勢與汶川縣的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結合,打造粵汶兩地經貿合作平臺。援建方投入4億元重點建設“廣東——汶川工業園”,目前已有5戶企業參與;投入8000萬元用於漩口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方面,援建方通過技術和資金支持,帶動當地農業規模化發展。如幫助當地農民提高金銀花等藥材種植水平、建設以蘭花為主的花圃基地等,使特色農業成為當地新的增長點。

    援建方還積極開發汶川旅遊資源,著力打造生態農業環線旅遊經濟帶,鼓勵農戶把“農家樂”和種植綠色蔬菜水果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旅遊。同時,開展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建設。

    記者了解到,截至9月底,汶川威州鎮、水磨鎮、映秀鎮城鎮基本功能基本形成,其他10個鄉鎮重建主體任務基本完成,災區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相關鏈結
· 汶川"對口援建"取得豐碩成果 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 四川開展汶川地震災區江河流域生態修復課題調查
· 北京援建汶川地震災區完成 什邡群眾歡送援建者
· 四部門要求做好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金融支持與服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