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東治淮興農成效顯著 洪澇多發地成“米糧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11月7日電(記者 潘林青)今年是新中國治淮60週年。經過60年不懈治理,山東省淮河流域由歷史上著名的洪澇災害多發地,變成了如今的“米糧倉”。

    據山東省水利廳廳長杜昌文介紹,歷史上山東省淮河流域是洪澇災害多發地,是著名的“洪水走廊”。據史料記載,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中,這一流域發生大水災340次,旱災近300次,小澇小旱不計其數。

    “水不治,則天下不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治淮工作,歷屆山東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流域人民搶抓機遇興水利,眾志成城除水患,掀起了一輪又一輪波瀾壯闊的治淮熱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杜昌文説,經過60年的水利建設,山東淮河流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由水庫、河道堤防、湖泊、控制性樞紐工程等組成的防洪減災體系框架,流域重點河道總體上達到了20年一遇防洪標準,骨幹工程達到50年一遇。流域內3700多萬人口、3000多個規模以上工礦企業獲得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經過不懈治理,過去的洪澇災害多發地如今變成了“米糧倉”。杜昌文説,1949年山東淮河流域糧食總産量不過300萬噸、人均不足200公斤,2008年則達到1625.16萬噸、人均433公斤,累計增産糧食1315.39億公斤、棉花61.76億公斤、油料作物28.50億公斤。

    山東省淮河流域係指沂、沭、泗河上中游水系,位於山東省南部及西南部,流域範圍涉及臨沂、棗莊、菏澤、濟寧、日照、淄博、泰安7個市,共43個縣(市、區),面積和人口均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蔬菜産地和能源基地。

 
 
 相關鏈結
· 溫家寶總理在安徽檢查指導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紀實
· 安徽省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淮河流域治理紀實
· 淮河流域已解決2089萬農村人口飲水難或安全問題
· 水利部在京召開《淮河流域綜合規劃》專家審查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