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 鄭曉奕)國家電監會新聞發言人譚榮堯7日説,“十一五”期間,我國以每年新增約1億千瓦發電裝機的速度加快電力建設,基本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電荒”問題,到今年底電力裝機將達9.5億千瓦。預計未來5年,電力裝機增長仍將適度快於GDP增速,將新增至少4.95億千瓦。
譚榮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總結了5年來電力工業發展的四大特點。
一是電力快速增長,年增約1億千瓦裝機。預計到今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9.5億千瓦,其中2006年和2007年新投産裝機均超過1億千瓦,2008年和2009年均超過9000萬千瓦,2010年將新增近8000萬千瓦,5年平均增速為12.9%。目前我國電網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發電裝機容量繼續位列世界第二。
二是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綠色發電比重超過四分之一。煤電佔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2.8%下降至2009年的68.5%;風電裝機容量連續4年翻倍增長;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包括水電、核電以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在內的綠色發電裝機容量所佔比重由2005年的24.2%上升至2009年的25.6%。
三是成為節能減排的“排頭兵”。我國煤炭産量的一半用於發電,因此電力節能減排至關重要。前4年,我國累計關停淘汰6006萬千瓦小機組,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一五”關停目標;供電煤耗下降30克/千瓦時,提前一年完成各項污染物排放的“十一五”控制目標。
四是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推廣運用、規模僅次於三峽工程的龍灘水電站投産、特高壓輸電線路建成投産等標誌著我國電力技術和裝備製造水平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他認為,“十二五”電力發展面臨三大突出問題和矛盾。一是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發電裝機規模擴張過快,發電設備利用小時下降,煤電價格形成機制沒有理順,電力企業贏利水平持續下降,企業資産負債率逐年攀高。二是電力發展速度與效率、電源與電網發展、城市電網與農村電網發展不協調等問題依然突出。三是電力法規和標準建設工作滯後。
“十二五”電力規劃正在制定中。他認為,應綜合考慮經濟增速、經濟結構、消費水平及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科學制定未來5年電力發展目標;不僅要科學規劃總體發展目標,還應有各分類詳規;要有科學的機制,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電力體制機制,首先應理順電價機制,因為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要實現科學管理,目前多頭管理,競爭錯位,考核指標不夠合理等因素,制約著電力行業的發展。
他認為,未來5年應重點把滯後的電力體制改革向前推進,按時間表完成電力改革確定的主要任務,基本建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形成合理的電價機制,使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