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2月22日電(記者 王文化、李俊義)河北省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10年來,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而且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近年來,工程區人均GDP年均增長34.8%,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河北北部是北京、天津主要的沙源地之一,也是這個省農村貧困人口較集中的地區。2000年國家在這一地區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國家累計投資95.1億元,共完成林業建設任務3162萬畝,目前這一地區已從沙塵暴加強區變為減弱區。
記者近日走訪河北京津風沙源地區了解到,當地在治理工程中,依託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産業,通過調整産業結構,開發綠色食品,發展特色經濟,使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産向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發展,由單一的糧食經營向糧食、經濟作物、飼料多元化結構轉變,生態環境改善也使旅遊業迅速發展。據河北省林業局介紹,這個省京津風沙源地區各類林(果)産品加工企業達500多家,年加工增值達4億多元,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據介紹,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中,當地農民依靠杏扁、葡萄、錯季蔬菜、食用菌等種植業脫貧致富。赤城縣發改局局長王玉輝介紹説:“赤城縣在生態建設中發展杏扁170萬畝,年産杏核2萬噸,並建設了上萬畝黃杏基地,建了兩個黃杏加工廠,農民人均年收入由10年前的1490元提高到2645元。”
大規模的生態建設使京津風沙源地區草原、森林的生態得到恢復,帶動了生態旅遊業及相關文化産業快速發展。豐寧滿族自治縣把退耕還林同開發豐寧峽谷、奇峰、溫泉、草原等旅遊資源有機結合,先後開發了壩上草原、白雲古洞等八個景區,打通了4條黃金旅遊線路,其中京北第一草原被評為“河北魅力景區”,每年接待遊客達到50萬人次,旅遊收入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