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通過系列創新舉措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讓每個孩子獲得公平的人生起點
——上海著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新華社上海2月14日電(記者仇逸、俞菀)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面對客觀存在的城鄉、區域、校際等差距,上海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獲得公平的人生起點。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佈了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結果,全球第一的成績把上海推向了世界基礎教育的前臺,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上海重視並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不懈努力。

    政府主導,從均衡硬體到聚焦內涵

    14日,上海160萬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走進校園,上海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自新學期起上調。上海市財政撥付1.25億元,分別在人口集聚、初中教育資源緊缺的松江區九亭鎮、寶山區顧村鎮、嘉定區南翔鎮、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閔行區吳涇鎮等共建5所初中學校。

    隨著城市發展,目前上海市郊9個區縣中、小、幼學生數量已經佔全市在校生總數70%以上。為加速城鄉教育一體化,上海建立健全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一些財政相對困難郊區縣的小學和初中生均撥款已超過全市平均撥款水平。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經過大規模的校舍新建和改造、依託城市振興和崛起展開了“薄弱學校更新工程”、跨世紀的“中小學達標工程”“加強初中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信息化環境設施建設”等重大工程,使得硬體建設基本實現均衡,為適齡學生提供了基本均等的教育機會。

    近年來,上海每年秋季開學,都有百餘所學校開辦,且大部分在中心城區導入人群、外來人群、本地區農村人群聚集的城郊結合街鎮,這些學校全部按照上海市中小學建設標準統一配置,很多學校的硬體水平甚至超過中心城區。

    從2009年開始,上海又探索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教師工資全市統一標準,不同區縣、城鄉間,教師收入基本均衡;實施郊區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項目,利用全市優質資源為郊區教師定制不同學段的培訓課程。

    上海市還積極通過師資流動、招生杠桿等手段推動教育均衡。浦東新區以“就近免試入學”原則為指導,確保了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入學學額,從嚴格招生程序入手,杜絕重點校、重點班現象和入學測試現象,使擇校生比例逐年下降。楊浦區在以名校為核心校組建“教育集團”、教學骨幹交流、定期帶教送教的基礎上,今年還啟動探索集團內教師統一配置。

    抬高底部,讓薄弱學校達標規範

    “原來這些學校學生都走光了,如今紛紛回流。”以成功教育聞名全國的上海市閘北區新八中校長劉京海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從2005年以來,在政府購買服務的導向下,上海市閘北區新八中通過委託管理農村薄弱學校、名師基地帶教、城市農村友好學校結對等形式,不斷輻射成功教育經驗,劉京海成了10余所學校的共同校長,其中有8所農村學校。“我到新學校,除了帶去老師,更帶去規範化的流程和標準。”如今,劉京海的名聲已經突破了國界,最近他又接到了為馬來西亞高中課程教學開發標準流程的邀請。

    新八中和劉京海的探索,成為上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委託管理探索的一個縮影。在這一創新實踐中,上海逐步突破了現行體制機制下學校人、財、物等資源跨區域流動難的問題,2007年第一輪20所農村薄弱學校接受委託管理,2009年第二輪委託管理的學校擴大到43所。

    此外,上海還選派了向明中學等10所中心城區品牌學校赴郊區新城、大型居住社區捆綁辦學,目前正在協調5所品牌學校,滿足入住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政府支持引導和激發學校自身動力並舉,上海努力將全市每一所薄弱學校辦合格,一批處於“谷底”的薄弱學校煥發勃勃生機,也使得一批處於“峰頂”的名校繼續發揚光大。

    “我真不敢想象,像我這樣一名薄弱小學的普通數學教師,七年後能夠獲得數學高級教師職稱。”徐匯區啟新小學的施逸琳説。啟新小學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公辦小學,地處城郊接合部的梅隴地區,學校積極引導教師發揮教改積極性,校長嚴一鳴説:“如今,學校形成了濃濃的研究氛圍,教師專業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原來總是看著人家拿榮譽,看著人家晉陞;現在有了自己的高級教師和骨幹隊伍,學生成績也走到了全區公辦學校前列。”

    位於虹鎮老街上的虹口區金沙中學是上世紀70年代的校舍,周邊居民文化收入層次和生源都不理想,老師們堅持情感教育,從校長李鐵英開始學校所有幹部在一線擔任班主任、任課老師,全校沒有長期曠課生、犯罪學生,60%以上的學生考上市、區重點,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交口稱讚。

    “輸出資源,並沒有把我們新八中實力‘攤薄’,反而使教學質量越來越高,學校獲得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收入,老師們也在反復輸出標準流程中不斷總結、提高。”劉京海説。

    同城待遇,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我英語越來越好了,還交了很多朋友。”來自安徽巢湖和縣的李陽今年15歲,在閔行區文來中學初中就讀。他的父親李德良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曾經參加過上海世博會場館的建設工作。“兩年前,我讀完小學後到上海,當時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到哪讀書。覺得上海很漂亮,卻也很陌生。”

    後來,李陽順利入讀了閔行區文來中學。“班裏45個學生,有上海的,也有和我一樣來自其他地方的外來務工人員孩子。一開始我學習有點跟不上,感覺跟上海的同學差距非常遠。但是老師和同學都沒有嫌棄我,利用課餘和休息的時間反復幫我補習。”

    2010學年起,上海實現了47萬餘名隨遷子女全部免費接收義務教育,其中超過七成在公辦學校就讀,在鼓勵辦學、購買服務的基礎上,教育部門還加強對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的規範管理,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

    虹口區柳營路小學位於虹口區和閘北區交界處,2004年起學校根據區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安排,停止招收本市地段學生,成為目前全區唯一一所全部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學校。校長虞敏麗説:“一開始,學生個人習慣、口音等差異性很大,老師們都不習慣,我們從家訪做起,觀察、關愛每一個外來孩子。”在這所學校,老師觀察不同方言的口音加以訓練,使學生的普通話、英語水平大為提升,還把激勵性評價語言寫在學生的測驗卷子上,凡是有進步的都在試卷上寫批語“有進步,再努力!”

 
 
 相關鏈結
· 上海優化資源配置 促進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
· 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報告會舉行
· 上海基礎教育力破城鄉、戶籍差異 走向優質均衡
· 讓每個孩子都上好學—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綜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