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瞄準基於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30日 07時21分   來源:新華社

我國瞄準基於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新華社甘肅酒泉9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準基於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為我國目前研製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為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天宮一號各項性能指標瞄準空間實驗室研製,對空間站關鍵技術提前進行了驗證和積累。

    “天宮一號將試驗空間站必需的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中的關鍵單項技術,如控制技術、電源技術、推進劑貯箱技術等,經過改進完善後,可直接用於我國未來的空間站上。”他説。

    周建平説,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這種模式縮短了空間實驗室的研製進程。”他説。

    天宮一號也是未來空間實驗室的雛形。作為我國首次研製發射的低軌道長壽命空間飛行器,它的特點不同於載人飛船。載人飛船是天地往返運輸工具,天宮一號則可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為航天員提供駐留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楊宏説,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採用了多項空間新技術,為將來空間站的建造和試驗做先期的技術驗證。天宮一號中有很多人性化設計,如為航天員提供了15立方米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空間,不再是神舟飛船的“蝸居”。這個空間還提供鍛鍊和娛樂設施,航天員還可收發電子郵件。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製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説,由於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為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準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徵宇説,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於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飛船方面,楊宏説,未來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要靠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來完成。神舟飛船將從神八開始批量生産。

    航天員訓練方面,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説,航天員的訓練著重人控交會對接能力方面的訓練,力求“把航天員訓練得像開車一樣”,能夠熟練地進行交會對接。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説,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製失重對抗設備。

    他説,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説,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製。”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相關鏈結
·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成功
·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目擊天宮一號發射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浩瀚太空迎來第一座"中國宮"
· 實錄天宮一號發射全程:從發射前4小時到天宮入軌
· 溫家寶、賀國強等現場觀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