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建築節能要搶抓城鎮化的歷史機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2日 17時0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杜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員日前指出,我國既有建築和每年新建建築稱得上“節能建築”的比例還較低,當加快推進建築節能。這個提醒,對於正處於快速城鎮化的中國,極其重要。

    建築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資源緊缺矛盾、減輕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我國建築能耗總量持續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新增建築增長較快。從1978年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由17.92%提高到47.5%,有兩三億人口從農村遷往城鎮。2000年到2010年10年間,城鎮化速度進一步加快,城鎮人口年均增加約1700萬人。

    城鎮化加快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它能否與建築節能化相伴,將塑造未來我國新興城區一個時期的能源資源消耗大格局。有關專家預計,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建築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如果這些新增建築全部達到節能標準,到2020年每年可節省3.35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每年節省電力建設投資約1萬億元。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美好意願能否成為現實。

    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我國已在法制和制度建設上有相當的儲備。為推進能源節約,我國先後出臺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築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推進建築節能提供了法制保障。各地政府在節能補貼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這為推行建築節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從節能建築的現實來看,則喜憂參半。全國城鎮新建建築在推行強制節能標準方面,近年獲得穩步推進。但是在城鎮新增建築當中,設計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標準、但施工階段卻不執行的現象常常發生,對實現建築節能的目標形成掣肘。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在建築設計、施工、驗收、銷售各個環節的監督力度,讓不符合節能標準的建築寸步難行。

    以供暖為例,雖然供熱計量已經成為《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等相關標準的強制性條文,但很多地方沒有嚴格執行,2009年北方採暖地區新建建築3.4億平方米,沒有安裝分戶供熱計量裝置的有1.76億平方米,佔新建建築總量的52%,這導致新建建築供熱計量設施形成新的欠賬。這表明,在建築建能方面,必須加大執行力度,特別是在驗收方面仍需進一步發力,避免工程驗收放鬆標準、執行不到位,使建設節能最終成為口號。

    建築節能的落實,光靠政府不行,還要加強輿論監督,形成社會合力。比如説要對一些大型公共建築存在的片面追求怪異、奢華,使用大玻璃幕墻而不注重節能環保等社會現象,通過曝光引起全社會關注,從而使公共建築在節能方面發揮出積極的引領作用,幫助全社會建設更多節能建築。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歸零”的監督機制必須面對社會拷問
· 新華時評:規範審批權僅僅有“瘦身”還不夠
· 新華時評:整肅保健食品和化粧品行業刻不容緩
· 新華時評:關注孩子不要總拿分數説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