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挑戰新機遇——寫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7日 07時20分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一場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特別是農業科技革命,正在悄然走來。許多新的技術都在深刻改變農業發展形態,許多科研領域都醞釀著激動人心的重大突破。

    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國糧食生産如何在“八連增”的基礎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我們如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提升農業,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開新的空間?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糧食總産量繼去年“七連增”之後,今年不僅實現了“八連增”,農民收入也實現了連續8年的較快增長。這8年裏,全國糧食總産量從8614億斤增加到11424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622元增加到去年的5919元,今年的增長幅度預計更大。

    實現“八連增”十分不容易、不尋常,也十分了不起。要看到,這些年來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漲幅大大超過糧價,糧食生産成本不斷上升;我國自然災害呈多發頻發重發趨勢,極端天氣事件增多;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大量農村資金和農用資金向非農領域轉移,作為農業生産要素的人、財、物隨著城市化進程持續外流……正是在這種極其複雜而又嚴峻的情況下,我國糧食生産仍然能夠連續多年在高基數上不斷增長,並奪取“八連增”的驕人成績,實屬不易。

    無農不穩,無糧不安。糧食和農業生産的穩定,是物價穩定和市場穩定的基礎,是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也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基礎。比較明顯的是,面對國內外市場農産品價格較快上漲的形勢,如果出現糧食減産,農産品市場風險就會急劇擴大,有可能給穩定物價帶來更大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八連增”不只是增加了2810億斤糧食,更重要的在於,它為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我們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有效化解輸入型通脹壓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八連增”是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的豐碩成果,凝聚著農業戰線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心血和奉獻。8年前,我國糧食生産在1998年達到10246億斤後,曾出現過連續5年下滑。從2004年起,中央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每年都發佈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穩定發展糧食生産;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從2004年的2626億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萬億元左右,年均遞增21%;國家不僅取消了農業稅,為農民減輕負擔1300多億元,還給予種糧農民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實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基本形成了支持糧食和農業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框架。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補貼1406億元,是2004年的9.7倍。在中央政策的帶動下,各地區、各部門也紛紛出臺支農惠農政策。經過這些措施的有力推動和億萬農民的共同努力,自2004年糧食恢復增産以來,糧食總産年均增加350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産幅度最大的時期;單産年均提高14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單産提高最快的時期之一。

    在充分肯定農業及糧食生産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業發展方式仍然粗放,農産品供求已進入緊平衡階段。一方面,隨著人口總量增長、城鎮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業用途拓寬,農産品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態勢;另一方面,耕地減少、水資源匱乏等資源約束趨緊,又對保障供給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生産要素和生産資料價格趨於上升、農業比較效益趨於下降,更使得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隨著農業生産要素持續流向城市,不僅形成新的工農、城鄉“剪刀差”,而且不少傳統農區先後出現了村莊空心化、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的趨勢,後續影響應該予以足夠關注和及時研判。

    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放鬆。嚴峻的形勢和艱巨的任務,迫切要求通過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此,我們必須堅持把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放在優先位置,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必須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步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

    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依靠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

    中央明確指出,我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論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縱觀農業發展史,科技進步和技術變革始終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從傳統農業、近代農業到現代農業,每一個發展階段無不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技術變革為標誌;農業機械、農藥、化肥、灌溉、良種等技術的突破和廣泛使用,帶動了世界範圍內農業生産力的大幅提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有重視農業科技的優良傳統,很早就發明了精耕細作、合理施肥等技術。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始終強調並不斷夯實農業的基礎地位,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進一步加快,無論是前沿和關鍵技術的研發,還是科技轉化和推廣,以及科技體制改革,都取得了重要進展。農業科技進步有力地促進了糧、油、棉等生産的發展,對改善農産品供求狀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對於我國農業科技總體水平較低,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的現狀,我們也要有足夠的認識。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不到0.6%,而發達國家一般在2%以上,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都超過1%,此為一。二是我國農業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還比較低,農業重大科技成果儲備能力不足,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不高,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只有50%左右,大大低於發達國家70%至80%的水平。三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尚不健全,技術推廣隊伍不僅數量趨於萎縮,且整體素質也在下降,造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4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水平,大部分成果只留在實驗室或試驗田裏,未能有效推廣利用。

    從長遠和根本上講,解決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也要依靠科技進步。近年來,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我國農産品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據有關部門測算,到2020年糧食自給率要穩定在95%以上,全國每年大體需要增加糧食400萬噸、肉類80萬噸、植物油50萬噸。與此同時,在國際農産品市場波動頻繁的情況下,我國利用國際市場調劑餘缺的不確定性很大。因此,無論是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求平衡考量,還是從耕地大量減少、人口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等方面判斷,我國農業發展都已經到了必須抓住農業科技革命新機遇、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關鍵時期,到了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武裝農業的重要關口。

    當今世界,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由其引發的産業革命也已初顯端倪。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並迅速産業化,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他一些重要的農業科技領域也不斷顯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許多國家紛紛採取增加投入、改革體制和組織重大科技行動等措施,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

    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變農業生産方式、發展形態和世界農業的整體面貌。農業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農業收益大幅度提高;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成批涌現,帶動了農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著力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使得農業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催化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非但沒有放鬆農業和放慢農業科技進步,反而對農業科技發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採取了更加有力措施,展開了新一輪搶佔科技和産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

    新的農業科技革命主要以生物技術突破為代表,最為關鍵的核心技術就是生物育種。運用該項技術能夠培育出抗病蟲、抗逆和優質高産新品種,有效降低農藥、化肥投入,並實現少耕免耕。比較典型的例證是,自從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等新品種培育成功,便迅速推廣開來。據國際農業機構的報告,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種植了1.48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是1996年的80余倍。譬如轉基因大豆,由於其成本低、收益高,在美國不僅推廣速度快,種植面積已佔大豆種植總面積的93%,而且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2010年,美國大豆産量佔世界大豆總産量的34.4%,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44.6%。我國進口大豆1096億斤,其中40%左右來自美國。大豆的大量進口,已經導致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超過了原油,也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和想象。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在生物育種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業績。如轉基因抗蟲棉,2008年至2010年短短幾年間全國已累計推廣1.67億畝。又如雜交水稻,在原有雜交品種基礎上最新培育出的超級雜交稻,畝産已突破1800斤,這比目前早稻畝産量759.6斤高出1倍多。

    除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同樣深刻改變著傳統農業生産方式,促進了農業數字化、網絡化、綜合化和全程智慧化,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精準農業、智慧農業加快轉變;設施農業技術迅速發展,借助於材料技術、製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控制技術,先進的農業工程設施讓許多過去無法種植農作物的高寒地帶或不毛之地變成了良好的農業生産基地,為農業擺脫對自然條件的依賴創造了更多條件;生態環境技術全面興起,農業固碳減排技術、農業廢棄資源的多級循環利用技術、防災減災技術及生態修復技術等的研發應用,對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世界農業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浪潮席捲而來,我國農業面臨嚴峻的挑戰,也面臨難得的機遇。早在幾個世紀前,我國農業科技曾長期領先於世界各國,在近代工業技術革命中我們也曾失去一些機遇。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世界農業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大趨勢,緊緊抓住歷史性機遇,力爭使我國農業科技再次躍居世界領先水平,推動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戰略性轉變。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是全面參與國際競爭並贏得主動的迫切要求,也是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我們既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又要強化機遇意識和大局意識。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把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切實把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

    當前應當抓緊考慮的,首先是加大農業科技投資力度,開闢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我國農業科技投資強度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於我國其他許多科技領域。努力增加投入,是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必要條件。為此,既要加大財政投入,又要充分發揮政府引領和政策導向作用,把社會投資熱點和資本市場重點引導到農業科技的研發、推廣、應用和産業化上來。農業科研單位則應廣開思路,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轉化帶來的收益,以多種形式投資興辦農業科技企業,形成科研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

    第二,準確把握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百業農為先,農以種為先。種子技術是最核心、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農業技術。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需要將生物育種作為主攻方向。目前,國外種子已經佔領了我國9%的玉米、95%的甜菜、65%的向日葵以及大部分高端蔬菜和花卉的種子市場份額。在全國蔬菜第一大縣山東壽光,國外種子甚至佔據了一半,有些蔬菜種子1粒就要1元左右。對於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們決不能等閒視之。必須重點推進我國種業科技進步,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産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

    第三,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示範推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是當前農業科技的薄弱環節,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工藝、新産品等科技成果的應用,提高農村科技成果轉化率。對優良品種、豐産栽培、節水灌溉、測土施肥等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靈的先進適用技術,要進行大面積應用,促進家庭經營、農業合作社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産手段的方向加快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産要素投入,提高農業技術水平。要繼續辦好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充分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有農場等在運用先進技術建設現代農業中的示範作用。

    第四,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農業靠科技,科技靠人才。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科技領域的領軍人才培養、創新團隊建設、創新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農業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要結合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大力培養一批懂管理、有技術、熟悉市場的科技特派員並形成隊伍。要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為農業科技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還應當針對農業科技領域的重大問題,抓緊進行研究與探索。比如,從戰略高度對農業科技發展進行前瞻性部署,積極謀劃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大政策舉措和改革措施;針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供給不足、推廣服務落後於發展需要等問題,加快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業科技管理體制;著力推動農業類科研機構轉制為科技企業或進入企業,建設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科技推廣道路,推動農業科技實現大的發展。

    放眼全球,在許多國家的農業科技發展進程中,企業都發揮了很好的主導作用。一些企業既是科技投入和研發活動組織實施的主體,也是科技成果應用與受益的主體。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轉化應用,首先在於企業。況且,當前産業融合日趨明顯,集農業生産、加工、營銷與科技研發為一體,以及與金融、進出口貿易等相融合的企業和集團不斷涌現,不僅形成了新的産業形態,還開闢了農業科技發展的新路徑。此外,對我國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農業企業的收益水平要大大高於工業企業,農産品加工企業的平均收益大大高於服裝等加工企業,農業科技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也要強于交通、能源和化工類科技研發企業。根據上述情況,如何積極培育和發展我國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集團?如何積極引導農業企業、涉農企業和其他企業加快産業融合與兼併重組步伐,並努力做大做強,進而逐漸成為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主力軍?顯然都是一些重要而又緊迫的農業發展課題,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探索。(鍾經文) 

 
 
 相關鏈結
· 陳雷:學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制定落實方案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打通農産品流通"最後一公里"
· 徐紹史主持會議傳達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 國土資源部黨組會傳達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2011年工作|農業部長解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