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貴州省龍裏縣困難群眾:廉租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8日 10時0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12月28日電(記者 石新榮)“自從2009年3月搬進廉租房小區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越過越好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裏縣廉租房小區的布依族居民楊如芬説。

    楊如芬所住的廉租房小區就在龍裏縣龍山鎮西門社區的貫城河旁,小橋流水、楊柳依依,環境十分宜人。

    記者已是第三次踏訪這個小區,親眼目睹這裡的喜人變化:小區越來越乾淨了,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後續管理也上了臺階。

    50歲的楊如芬臉色紅潤,一頭波浪長髮,顯得十分精神。她高興地報喜——11月23日,到鄰近的惠水縣參加“布依族好花紅山歌節”比賽,自己獲得三等獎。

    “這個月25號,我和搭檔去參加復賽,又得了一個三等獎、一個優秀獎。”楊如芬説,龍裏縣委宣傳部還專門派車送她們去參加比賽。

    楊如芬原是龍裏縣西門社區的無房戶,丈夫去世20多年,一個人開一個小理髮店,帶著3個孩子艱難度日。“到處租房子打遊擊,家不像個家,兒子要結婚也沒有房子。”她説。

    搬進廉租房兩年多來,楊如芬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兒子在廉租房裏完婚生子,解決了大問題,兩個姑娘都出嫁了。而楊如芬自己,成了小區的一名管理員,專門負責保潔,每個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週末,楊如芬還在自家門口擺個小攤,為小區居民理髮,3元一次,一個月也有一兩百元的收入。上個月,政府還把楊如芬納入零就業崗位,月收入提高到700多元。

    “政府對我們這些困難戶實在太關心了。”62歲的廉租房住戶譚武興説。譚武興原是龍裏縣建材廠的下崗職工,7年前,妻子因工傷手腳殘疾享受低保,夫妻倆住在廠裏的危房裏。龍裏縣房管局和西門社區調查了解到譚武興的困難情況後,把他列入住房特困戶,去年10月譚武興和老伴搬進了第二期廉租房,成為楊如芬的鄰居。和譚武興一起搬入的,還有陳國群等共168戶特困戶。

    譚武興非常愛惜自己的新家園,鄰里有事盡力幫忙,大冬天的,還下河去清理河道污物。去年10月,熱心的譚武興被推選為廉租房小區管理辦公室主任,管理著5棟樓,216戶,600多人,被稱為“總樓長”。

    譚武興説,政府各部門對我們這個廉租房小區真的特別關心,今年5月10日,還在小區舉辦了“龍山鎮西門社區第一屆鄰里節暨四月八民族風情節”,中秋節也舉辦賞月品月餅等活動。

    譚武興、楊如芬以及55歲的陳國群都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已被批准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加以培養。

    “小區現在還在建設中,還沒有取名字,春節全部完工後,會徵集大家的意見。我自己想取名為‘思源’小區,飲水思源嘛。”譚武興説。

    龍裏縣房管局局長鍾大立介紹説,目前這個小區包括第一期和第二期廉租房項目共5棟樓、216戶;正在建設的第三期有384套,也基本完工,明年初能交房使用;今年的480套任務已投入資金964萬元,分7棟建設。這些工程全部完成後,共1080套,可基本滿足龍裏縣目前申請廉租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需求。

    説話間,楊如芬已回家換上布依族的盛裝,要在小區中為大家表演她自編的布依族山歌。小區中間,有一口新打的水井。“有井水的地方是風水寶地,這井水泡茶格外好喝呢。”她説。

    寒風中,廉租房小區住戶們的笑臉燦爛;寒風中,楊如芬和女伴們的歌聲悠揚。“歡迎你到龍裏來,龍裏山區好風光;黨的政策就是好,困難家庭搬新居;飲水思源把恩報,和諧社區就是好。”

 
 
 相關鏈結
· 海口:一平方米一個月一元錢 廉租房溫暖困難家庭
· 濟南:多種措施保障廉租房公平選房“住得起”
· 山東青島市:開啟廉租房資格審核 完善退出機制
· 北京:家庭年收入超標將被取消廉租房保障資格
· 滬7.8萬戶家庭受益廉租房 準入標準再次大幅放寬
· 上海廉租房申請條件再放寬 新標準8月1日起實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