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當"市場高地"成"調控重地":長三角樓市"入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30日 09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2月30日電(記者 葉鋒、鄧華寧、黃深鋼)在持續的調控之下,作為中國房地産市場“風向標”區域的長三角樓市今年已率先轉向:價格穩中有降,告別“狂飆突進”,回歸理性。與此同時,保障房的建設和供應也按計劃快速推進,“兩條腿走路”的格局初顯苗頭。但另一方面,土地收入銳減、市場交易僵持等因素也將對長三角樓市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帶來壓力。長三角能否率先告別“房地産依賴症”,備受關注。

    “市場軌”:從“樓市高地”到“調控重地”

    長三角一度是中國樓市的高地:大型房企扎堆,炒房投資客雲集,“地王”迭出,天價樓盤一個接著一個。

    今年以來,長三角樓市成為調控的“重地”。記者採訪了解到,蘇浙滬均執行了嚴格的限購政策。其招也狠,其效也顯。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杭州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627.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0%,降幅較1至10月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512.46萬平方米,下降23.3%,降幅較1至10月擴大1.9個百分點。

    12月22日,位於杭州市九堡核心板塊“德信·柏林印象”喊出“不計成本,直降5000元每平米”的口號。去年12月開盤以來,該樓盤價格一直在19000至20000元/平方米徘徊,目前則降至“起價13650元/平方米、均價14800元/平方米”。現場銷售氣氛火熱,置業顧問只能簡短地告訴記者:“大家排號很積極。”

    在長三角投資客心目中堪稱“標桿”的上海星河灣,日前也放下身段。近期,星河灣將上海的兩個項目價格下調15%至20%,同時對老業主進行差價補償。長三角豪宅項目首次推出大幅降價、差價補償的行為,震動樓市。

    量跌價穩、甚至量價齊跌——長三角各城市樓市近期幾乎同一態勢。上海房價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下降,南京則已連跌五月。近期市場的成交,主要靠降價樓盤在支撐。

    “如果明年上半年融資和銷售條件持續緊縮,上海房價有可能出現較大幅度回落。”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新近發佈的一份報告如是認為。這樣的預測,也適用於蘇浙地區不少熱點城市。

    “保障軌”:從加快建設到有效供應

    28日,一把具有象徵意義的鑰匙,由上海地産集團負責人轉交至寶山區負責人手中。“上海馨佳園”這一能容納4.5萬名居民入住的保障房工程基本收官。2009年,上海保障性住房基地引入“大企業對口大基地”的開發模式,首批六大基地由五家國有房企分別擔綱。上海地産集團承擔“馨佳園”等兩個項目。

    這是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保障房建設的一個縮影:通過近年來的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已從紙上藍圖逐漸轉化為現實“蛋糕”。

    長三角土地資源緊張,房價相對較高,居民住房供求矛盾突出,保障房建設和供應的任務更為繁重。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財力和房企實力相對較好,規劃和管理水平相對較高,保障房建設不乏有利條件。

    今年,中央下達給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各類保障房開工及籌措任務分別為26.6萬套、18.5萬套和45萬套。截至11月底,三省市均順利完成開工任務,並悉數實現超額。

    值得一提的是,長三角省市建設保障房不是一擁而上,而是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比如,上海的保障房重在構建由廉租房、動遷安置房、公租房和經適房組成的“四位一體”的保障體系。上海市徐匯區房管局局長陳繼剛談出自己的理解:“這一體系充分兼顧了戶籍人口和外來常住人口的住房困難,也注意建立保障房退出、流動過程中的銜接機制,更符合上海這樣特大型城市住房保障的特點。”

    在江蘇,也涌現出南通農民工公寓、鎮江環衛新村、蘇州白領“優租房”、常州“一元公寓”等新模式,受益人群不斷擴大。南京市吸引全國社保基金30億元投資、無錫首個住房公積金支持的保障房項目竣工、常州吸引上市公司建保障房等,社會化多融資格局逐步形成。

    長三角能否成為“降低房地産依賴”的先行區?

    持續的調控對長三角房地産市場“傷筋動骨”的影響在於:地方“土地財政”盤子規模明顯縮減,房地産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正在下降。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經濟對房地産的依存度已降至8%以下,大大低於2005年15%的水平,且全年新開工住宅中多數是保障房。而今年杭州主城區(不包括余杭、蕭山)的土地出讓金為316.7081億元,同比去年下降36%,創下三年最低。同樣的情況,在江蘇不少城市、上海一些區縣中也隨處可見。

    與此同時,長三角繼續執行中央調控政策態度堅決。比如,上海日前明確,繼續加大房地産市場調控力度,繼續執行住房限購政策,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長三角熱點城市明年的繼續限購已成定局。

    “調控政策目前已産生積極效果,不能企業一‘叫疼’就停止。調控應維持相對穩定和連續,但同時要防範系統性風險,適時進行預調微調。”浙江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説,要讓市場明白,即使是在長三角,也沒有永遠賺錢的房地産業。

    多年來,房地産業在長三角承擔著支柱産業的角色,其對長三角經濟的持續領跑“功不可沒”。如今,不受調控的樓市已成為歷史。隨著樓市從“狂飆突進”到“理性回歸”,長三角的經濟也必然伴生轉型的陣痛。

    人們注意到,上海、浙江和江蘇各自確定的“十二五”經濟增速目標分別為8%、8%和10%。與以往相比均“遜色不少”。尤其是上海、浙江,堪稱近幾個五年規劃以來少有的“低速”。從今年情況看,三省市的經濟增長均符合預期。

    上海市主要領導近日提出,要痛下決心,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上海已明確提出要降低“四個依賴”,包括降低對房地産的依賴。專家認為,長三角有條件、也必須成為率先告別“房地産依賴症”的區域。為此,應堅定不移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在財稅、考核等制度方面率先改革創新。

 
 
 相關鏈結
· 目標不動搖 政策不放鬆——北京樓市調控啟示錄
· 樓市 股市 匯市 債市--從四大市場展望中國經濟
· 北京市樓市調控取得積極成效 2012年將繼續執行
· 北京市明年繼續執行樓市限購政策
· “限購令”何去何從?——樓市“限購”一年間
· 10月份重點城市樓市成交量大幅下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