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描繪了一幅層次豐富的改革圖景。一些海外專家認為,在新治理思路指引下,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安全、均衡、包容和綠色四個維度的增長,構建更可持續、更具效率的新發展模式。
安全增長
隨著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糧食安全問題愈發凸顯。如果吃飯問題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發展勢必將處處受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首要任務是“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尤其要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中國-加拿大能源與環境論壇主任姜聞然指出,在當前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的情況下,仍然強調糧食安全問題,並且更為詳細具體地提出穀物基本自給和口糧安全,表明中國領導層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確保在全球貿易、運輸體系受到嚴重阻礙的情況下,中國仍能實現口糧自給自足,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均衡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擺脫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重視保持消費、投資、出口平衡,著重調整産業結構,解決産能過剩問題。
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在一份分析報告中説,會議將出口作為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策略加以闡述,而沒有表示需要保持出口增長,表明政府工作重點已經從需求管理轉向結構性調整和改革。
姜聞然説,外界非常期待中國在調整産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有所作為,希望看到具體措施和落實。會議提出,糾正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標準,不再僅強調增長指標,這個提法較以前更為具體。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教授哈桑·拉傑卜認為,本次會議傳遞了中國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信號,而不再一味追求速度,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穩定有序發展。這説明政府將適當放慢經濟增速,讓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和平衡,以更有效地抵禦外來風險。
包容增長
會議提出,要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産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問題。分析人士認為,這體現了包容性增長的思路。
拉傑卜認為,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應注意平衡區域發展,否則將不利於穩固經濟基礎。這次會議表明中國政府非常注意縮小收入差距,保護弱勢群體利益,實現包容增長。
宋宇認為,會議並未要求“調控”房地産市場,而是強調要“解決”住房問題,這反映出為了保障住房民生,政府的最新工作重點在於增加供應,而不是限制需求,體現了對民生更深層次的關切。
綠色增長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的工作力度、投資力度和政策力度。
對此,德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克賽爾·貝格爾説,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有益於全球經濟綠色發展。
貝格爾説,中國若能順利轉變數十年來高耗能生産和增長方式,將在全球範圍做出積極示範效應。中國城鎮化過程中能否落實低碳、環保發展理念,將對其他經濟體産生巨大影響。
姜聞然認為,如果中國産業結構調整順利,內部市場需求有望有效擴大,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之間將形成較為健康的關係,這有助於中國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長遠看有利於將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引向深入。(執筆記者:王宗凱,參與記者:閆磊、王蕾、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