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樸素廉潔的道德情操——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之四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新華社評論員)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超越時空的,絕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黯然失色。 50年前,焦裕祿同志匆匆離開了深愛著他的父老鄉親,離開了自己親手栽下的泡桐樹苗,離開了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工作崗位。但他短暫一生所彰顯的道德情操,至今仍照亮著後人奮進的道路,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高度凝練地總結了焦裕祿為人為官所秉持的道德情操——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大道至簡,大美無華。總書記的深刻闡釋、深情表達,喚起了那段催人淚下的珍貴回憶,引發了歷史情景與當代心靈的強烈共鳴。 排內澇、戰風沙、治鹽鹼,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全縣人民奮戰在改天換地、改變命運的最前沿。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襪子補了又補,他卻説,“跟貧下中農比一比,咱穿得就不錯了。”因為是他的孩子看戲沒票被放行,事後他嚴訓孩子,如數送還票錢,還建議縣委起草通知,不準任何干部特殊化,不準任何干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聲聲斥責如響耳畔,件件往事猶在眼前。這是焦裕祿艱苦樸素的生活態度、家風家教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不搞特權、廉潔奉公的生動示範。 焦裕祿很普通,“常常開襟解懷,卷著褲管,樸樸實實地在群眾中間工作、勞動”,和普通群眾並無不同;儘管普通卻不平凡,因為他對家人的嚴格管束、對道德的至高追求,無不體現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對權力本質的深刻認識,對特權思想的堅決抵制。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不僅要學習他“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生活態度,更應效倣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官追求,志在改變蘭考落後面貌的為政信念。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黨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反復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看得見的是操守行為,看不見的是精神信仰。心繫蒼生、情懷百姓,方能以修身齊家律己,以治國平天下言志。黨員幹部堅定樹立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終生的政治信仰,把群眾的冷暖幸福看得比天大,才能自覺踐行嚴以修身的道德操守,堅決遵守廉潔奉公的為政準則,不謀私利,不徇私情,不耍特權,先憂後樂,才能對得起共産黨員這個響噹噹的光榮稱號。 毋庸諱言,如今確有少數黨員幹部官做久了,漸漸放鬆了自我要求,降低了節操標準,慢慢萌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態,“公家便宜不佔白不佔”的心理,甚至動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歪念,一點點偏離廉潔奉公的正道,一步步滑向權為己用的邪路。“四風”三尺冰,絕非一日寒。消極腐敗的行為常常在作風操守的罅隙裏悄然滋長。收緊作風的口子,握緊公權的把子,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絕不給不良作風的微生物以可乘之機,黨員幹部就能經受艱苦條件和複雜環境的考驗,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蓬勃發展。 馬克思説過:“我們的事業是默默的,但她將永恒地存在,併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因為志存高遠,所以信仰堅定;因為牢記宗旨,所以節操堅守。焦裕祿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激勵我們把對道德情操的涵養融入為人民利益的奮鬥之中。如此,我們定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歷程中,體悟崇高的力量,創造無愧於先輩和時代的業績。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