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 劉詩平、陳雯瑾)上市銀行2013年年報陸續公佈。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銀行貸款投向進一步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變化。與此同時,資金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信貸結構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兩高一剩”做“減法”:風險暴露迎陣痛 總體而言,銀行正在持續壓縮“兩高一剩”貸款。年報顯示,中行1885億元産能過剩貸款主要涉及鋼鐵、水泥、平板玻璃,2013年同比下降7.8%;工行2013年末産能過剩行業貸款餘額減少199億元。 “建行去年加大不良貸款處理力度,優化資産質量,在鋼鐵等六大産能過剩行業連續13個季度實現貸款餘額減少。”建行行長張建國説。 “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與轉型,是過剩産能和無效率企業退出市場的過程,也是高能耗行業或企業受到限制的過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這不可避免地會給銀行存量貸款造成較大的信用風險壓力。 年報顯示,儘管各家銀行在過剩産能、房地産開發和融資平臺貸款等方面有所調整,但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仍是銀行不良貸款的主要“源頭”。 交行表示,經濟轉型過程中,産能過剩行業的風險相對突出。2014年交行將繼續推進“兩高一剩”行業總量壓降、結構調整和風險防控。 隨著産能過剩行業加快調整,部分行業、地區的信用風險加快暴露。以鋼貿行業為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鋼貿信貸風險在2013年並沒有完全暴露,損失狀況最終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出來。 小微貸款做“加法”:短期內面臨不良壓力 在壓縮淘汰落後産能、融資平臺和房地産等貸款的同時,銀行小微企業、“三農”領域信貸投放有所增加。 年報顯示,2013年末,民生銀行小微貸款餘額達到4047億元,同比增長27.69%,不良貸款率僅0.48%。自2013年起,浦發銀行創新推出“微小寶”小微企業專屬服務模式,截至今年2月末,其授信餘額已超過131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政策因素外,隨著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銀行越來越主動地將資金投向風險更高的小微企業等領域,以獲取更高收益。不過,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 交行表示,短期內小微信貸業務發展確實面臨一定壓力,但優化信貸結構、加快小微業務發展是交行的既定策略,計劃在未來3年將實現小微信貸佔比提升2至3個百分點。 曾剛表示,作為信貸投放的一個主要方向,尚處於發展期的戰略新興産業也可能加劇銀行風險。“儘管有國家政策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前景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銀行加大信貸投入的同時,也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及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好增量盤活存量:資金配置效率仍待提升 “去年以來,交行集中用好‘稀缺’的增量貸款,用在效益好,能撬動非信貸業務、核心負債的項目和區域上,提升綜合貢獻度。”交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交行中小微貸款、中西部地區貸款佔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兩高一剩”、平臺貸款佔比則進一步下降。 工行年報顯示,2013年工行新增貸款9244億元,同比增長11.7%,貸款累放額8.7萬億元,同比多放9740億元,超過當年新增額,顯示了盤活存量的努力。 業內人士表示,長久以來,企業對資金難以“解渴”,是由於相當一部分信貸資源進入到了無法産生盈利的“僵屍企業”,這些企業借新還舊,資金僅維持原有債務存續,而沒有投放到生産領域中。 在曾剛看來,金融機構應根據收益、成本等調整信貸配置,更多關注相關行業本身的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對銀行調整信貸結構會形成倒逼,銀行再也不能靠以往拼規模的經營方式來配置資源了。” 興業銀行企業金融總部副總裁林榕輝表示,該行將繼續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將信貸資産證券化釋放出的信貸規模向小微金融、環境金融、國家産業支持的領域傾斜。 業內人士指出,金融服務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新的一年,銀行必須在有效管控風險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提升資金配置效率,暢通金融血脈,更有效地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更好地支持經濟轉型發展。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