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為何拒向中國員工發污染補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6 08:24 來源: 工人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中日關係走向政冷經也冷的當下,這樣一條新聞又在深深刺痛不少國人敏感的神經。

    媒體披露,日本電子巨頭松下集團宣佈,將向外派中國的員工發放污染津貼。這一津貼以中國部分城市高水平的PM2.5值作為依據,補償嚴重的空氣污染對他們的身體危害。不過其明確表示中國籍員工不在補貼範圍內。

    一些“愛國者”或許會習慣性聯想到許多年前上海公園內那塊令人屈辱的牌子,進而油然而生強烈抗議的衝動。

    冷靜下來思忖,以當下的中國實力,想必沒有任何一個外國機構該如此公開在我們自己家門口歧視華人。

    事實上,對於國外大型公司將員工外派海外(特別是外派發展中國家)時,為員工發放困難津貼(hardship allowance)是常見的做法,同時在空氣污染問題上,許多企業都在悄悄提高駐華外籍員工的福利,或者粉飾成“發展中國家津貼”。

    據公開報道,2013年12月5日,考慮到北京PM2.5空氣污染問題趨於嚴重,日本外務省開始研究從2014年起增加在北京工作的日本駐華大使館職員的補貼金額。2013年4月,東芝已經開始給常駐北京、上海兩地的日籍員工支付“危險補貼”。

    松下集團則走得更遠——第一個大張旗鼓地宣佈了污染補貼行動,並絕決地將中國人拒之門外,不僅令人不快,且有火上澆油故意挑事之嫌。

    必須指出的是,在中日經貿關係持續低迷的今天,此舉只會喚起更多人抵制日貨的熱情,使自己的經營雪上加霜外,松下不會有別的收穫。

    日益嚴峻的空氣污染已成為跨國公司吸引本土人才來華就業的一個現實障礙,並導致用工成本急劇上升。

    據報道,美國一個NGO組織在調查了365家外企之後指出:2014年,高達48%的企業將經歷由於中國空氣質量問題在招聘高管人才時遇到困難。而這一數據在2008年時還只有19%。有外企支付僱員在北京工作的危險津貼高達15萬元。

    受霧霾的困擾,一些正常的國際文化、學術交流正在受到影響,甚至成為更多外國遊客來華的心腹大患。

    這説明,比譴責松下更重要的是,儘快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制度建設,形成新型政績考核體系,喚醒公民意識,為美麗中國早日實現做出切實可行的努力。否則,中國的發展一定會付出越來越昂貴的資源環境代價。

    令人驚訝的是,除了憤怒和指責,卻無法讓松下為歧視中國人受到懲罰。

    這些年,在體面勞動、尊嚴勞動的宗旨下,中國致力於完善各項勞動法規,強化組織保障並加強執法力度,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有了明顯改善,傳統的職業危害呈現下降趨勢,但新型的職業病卻呈持續高發的態勢,環境危害首當其衝,而相關的制度卻相當滯後。

    以高溫勞動保護為例,現行全國性法規誕生於1960年,很多條文與現實已經嚴重脫節,雖然有關部門連年呼籲,目前仍無全面修訂的準確時間表。空氣污染導致的霧霾已成全民健康殺手,而相關職業保護和勞動補貼仍是一片空白。

    説白了,松下一邊在參照本國乃至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規定為本國在華職員發放污染補貼的同時,也在參照中國相關規定和企業慣例對中國人置若罔聞。

    換言之,如果中國有相應的規定,而中國職工都普遍享受到污染補貼,想必外資公司沒有膽量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中國人劃入另冊,公然歧視。與其奢望外企有更高覺悟,自覺善待中國職工,不如退而結網,構築更安全靠譜的勞保制度。

    現在中國企業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升級,外貿形勢嚴峻、經濟持續下行、用工成本上升的壓力巨大,為職工加薪、完善社保雖是大勢所趨,但困難重重。

    目前是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簡政放權、回歸市場尤其是政府機構減員增效、轉變職能尚未取得預期成效,便傳出部分地區紛紛上調公務員工資的新聞,令人費解——這筆錢如果用來給清潔工發放污染補貼,想必群眾會“喜大普奔”,凝聚黨心民心一起推動改革促發展,進而為企業關愛深受霧霾困擾的一線職工作出寶貴示範,豈不兩全其美?(記者 石述思)

責任編輯: 滿子會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