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改革創新之渠 引金融活水澆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8 13:3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浙江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福建泉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廣東深圳前海金融改革試驗區,這些曾經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地區不約而同地把再次騰飛的著眼點放在了金融上。

    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這句話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於金融與實體經濟關係的一個基本態度。在市場經濟中,金融已成為經濟體系的核心,是實體經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要讓經濟發展行穩致遠,需要進一步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和支撐作用。金融如水,實體經濟的樹木須臾不可離開,但如何引金融之水澆灌實體經濟之樹是需要改革創新,需要設計和下功夫的。

    從基本功能來看,金融作為一個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平臺,可以引導社會上龐大、分散和無序的資本流向國民經濟各類行業和企業,形成産出、推動增長。經歷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其二者之間的關係正在越來越回歸這一本源。

    今年前兩個月的主要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如與就業密切相關的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加大;外向型企業利潤逐年下滑,面臨經營困境;資源型企業亟待開拓海外資源和市場渠道;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文化等産業發展亟須全方位金融扶持等等。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讓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最為核心的任務是提升金融體系效率,增加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從宏觀的角度看,當前的金融體系改革著力點應該是通過政策調整為市場鬆綁,讓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獲得釋放,唯有如此,才能提升金融體系效率,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假如沒有阿裏小貸,十幾萬的淘寶店主怎麼能夠獲得融資?假如沒有重慶和武漢的農村産權交易所,農民又拿什麼獲得融資所需的抵押品?

    就具體的問題而言,提升金融體系的服務能力,無非是兩條路,一是推動以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發展;二是擴大以債券、股票為代表的直接融資發展。

    從我國金融體系的現狀看,以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在社會融資格局中佔據著絕對主導地位。梳理銀行機構近年來的變化可以發現,一方面,在政策指引下,如林權抵押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特色産業信用貸款等適合小微企業和“三農”需要的創新金融産品不斷涌現;另一方面,銀行業準入門檻放寬,村鎮銀行、小貸公司等新型機構被引入,一些傳統銀行無暇或者無法顧及的融資需求得到了滿足。

    這種變化對於穩增長、保就業的方向來説,是有利態勢。但這一進程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完善風險分散機制,最緊要的是強化擔保這種信用增進機制和加快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

    推動銀行業提升效率,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當前我國金融環境下的必選項,但就金融業整體發展看,讓金融體系能夠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還需要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如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衍生品市場,以此滿足經濟轉型過程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和風險管理需求。

    債市融資、股市融資對於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企業來説,是一種引金融之水的渠道,但是對於大量初創企業、小微企業來説,這種渠道還只是遠水。在現代金融體系中,風險投資是一種體現社會進步的機制安排,在這種機制下,創業者可以憑藉智力來雇傭資本,一個好的企業發展創意能吸引到直接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資金。在強調轉型的當下中國經濟中,風險投資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高儲蓄國家,我國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還不夠順暢。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根源於金融市場發育的不平衡,也涉及多種體制因素。在這種大背景下,直接融資方面還需加快規則、産品、業務創新,促進儲蓄向投資的有效轉化,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企業提供有效的差異化服務。(記者 劉 溟)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