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中美防務交流 交鋒之中有握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9 18:0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 吳黎明)交鋒之中有握手。這是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此次訪華期間,中美雙方防務交流給人留下的突出印象之一。

    一方面,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直言不諱地告訴哈格爾,對其近期發表的一些涉華言論“不滿意”;另一方面,中方安排哈格爾參觀“遼寧”號航空母艦,讓其成為首位踏上中國首艘航母的外國軍方領導人。

    一方面直面交鋒,另一方面坦誠握手——這表面上看似矛盾,卻深刻地反映出中美兩軍交流的智慧,體現出平衡的藝術。

    直面交鋒就是堅守底線不動搖,不怵分歧,把“不高興”擺到桌面上。的確,在訪華前夕,哈格爾一系列言論讓“中國人民不滿意”。比如,他公開表示歡迎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在釣魚島問題上為東京撐腰打氣,在南海問題上袒護菲律賓。此外,美國會眾議院日前通過涉臺議案,攪動臺海局勢。哈格爾及美方的這些表態和動作觸及了中國的底線,但中方不能為了“客人面子”而打馬虎眼。坦率而堅定地對此予以駁斥有利於防止誤判意圖、有效管控分歧。

    正因為如此,8日中美防長聯合記者會的“舌戰”引起國際輿論關注。

    坦誠握手是增進互信,增加兩軍交流的開放度和透明度。讓哈格爾登上“遼寧號”體現了中國開放的胸懷,體現了充分的誠意。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指出,“北京在象徵中國國防力量的航母上採取了罕見的開放姿態。”美軍新聞處網站報道稱,“哈格爾明白人民解放軍同意他登艦參觀的要求意義重大,”參觀中國航母是“中國努力變得透明和開放的重要一步。”

    交鋒之中有握手,體現了理性,摒棄了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偏執。

    當下,國際上有一種唯恐中美不對立的論調,甚至過度解讀中美之間的交鋒,故意漠視中美之間的握手,這不符合事實。哈格爾訪華期間,中美防長達成了包括推進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建立陸軍交流合作對話機制和進行陸上聯合醫療救助行動等7點共識,即是明證。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中美兩軍交流是中美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國家,美國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人們常説,太平洋足夠大,完全能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正如常萬全指出,中美關係不是冷戰時期美蘇關係,也不是遏制與反遏制關係。哈格爾也承認,美中雙方既是朋友、也是競爭者,但肯定不是敵人。

    那麼,如何定義當前的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向何處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海牙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強調,面對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中美正在合作、需要合作和能夠合作的領域更加廣闊。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始終堅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正確方向,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中美兩國對新型大國關係的塑造依然處於探索、推進的過程之中,而交鋒之中有握手正體現出中美兩國的政治智慧,表明中美正努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