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博鰲4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華曄迪、黃小希、劉羊旸、王自宸)在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銀行業存款出現下滑,僅今年1月份就流失8000億元,被視為互聯網金融衝擊傳統金融的經典場景。 “來勢洶洶”的互聯網金融還有哪些想象空間?還將給傳統金融帶來多少衝擊?它真的是“洪水猛獸”嗎?9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互聯網·金融:通往理性繁榮”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互聯網金融仍有巨大想象空間 想象一下,你的加油卡裏可能隱含著理財産品和交易産品;再想象一下,當數據貨幣與現實貨幣有一個兌換率,你拿著你的數據貨幣去買麥當勞…… 提起互聯網金融,不少人就會想起去年以來大熱的餘額寶,打著“低門檻理財”的旗號,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産品被一些人視作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逆襲”。 餘額寶似乎只是打了個頭陣。在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看來,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具有覆蓋面廣、公平性、可獲得性等特點,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消除海量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推動解決普惠金融面臨的困難。 借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金融拓展了交易的可能性邊界,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佈的一份《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指出,以P2P網絡貸款、眾籌模式為代表的新型資源配置方式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新興産業。 謝平強調,互聯網使很多原來不可能的交易變成了交易,使很多資源交換行為得以跨時空配置。如住房軟體幫助人們實現了居住權的交換,“他到北京旅遊住你們家,你到加州旅遊可以住他們家”。此外,互聯網金融還可以把金融産品、理財、投資、支付、保險等內嵌在人們的旅行、購物、吃飯、打車、看電影等行為中。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也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中國金融現代化,對轉變中小企業和普通老百姓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不發達的局面提供了契機。 帶給傳統金融幾重衝擊? “根本衝擊主要是商業邏輯、思維方式。”在永隆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蔚華看來,衝擊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新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已連續數年以超100%的速度增長;二是包括P2P、眾籌這樣的平臺型;三是包括融資、仲介、財務管理在內的跨界金融。 馬蔚華説,在上述三個方面,互聯網企業都在介入,“開始是支付,支付沉澱數據後就可用數據做貸款,特別是小微貸款,然後可通過互聯網賣産品如‘餘額寶’,各種‘寶寶’,全面在切銀行的蛋糕”。 觀察到衝擊的還有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王銀成:“互聯網金融已對傳統金融造成一些衝擊,一些傳統金融機構感覺到壓力巨大,但這本質上是一件好事情,有助於改變傳統想法,換個角度來看怎麼為客戶創造更好的價值。” 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流動性高以及跨地域的資源分配等有助俘獲客戶的多種特性。從事P2P業務的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引述數據説,互聯網金融獲得客戶的成本僅是銀行的五分之一左右,同時提供給投資人的收益可達8.6%。 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還對現有金融産品本身形成衝擊。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陳龍以信用卡發展舉例説,技術的進步,令互聯網金融積累的大數據不僅能有效提高風控、定價能力,還能降低金融産品風險水平。 互聯網金融並非“洪水猛獸”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是否非要“你死我活”?能否“共榮共生”?對此,與會嘉賓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和信息金融服務機構要調整心態,最終兩者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發展中國金融業。 “互聯網企業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快捷方式,讓巨大的現金流和信息流合作,提高支付效率,而這對銀行是非常大的衝擊。”馬蔚華説,如果銀行失去了客戶的聯絡,不了解客戶的需求,可能將來無法再推出適應客戶需求的産品。 在馬蔚華看來,互聯網的興起使金融更加普惠化,如果傳統銀行在這方面不接受挑戰的話,可能會失去很多機會。 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持何種態度?馬蔚華認為,不要“一刀切”的監管。“就像小孩成長一樣,要把不良嗜好去掉,讓他健康成長,這需要培養,需要呵護。” “無論是餘額寶還是其他什麼,基本上都是一種增量,就是在傳統金融機構做得不夠好的方面,進行補充、豐富,是把整個金融的蛋糕做得越來越大。”胡祖六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