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李延霞)保監會近日出臺《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措施。保監會副主席王祖繼14日就《意見》的發佈實施,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三大創新更好服務新型城鎮化 記者:請您談談《意見》制定出臺的有關背景? 王祖繼:作為社會化的風險分散與風險管理機制,保險已成為現代城市生産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迫切需要構建種類豐富、覆蓋廣泛、保障全面、優質高效的城鎮化保險服務體系,為推進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險保障。 制定出臺《意見》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推動保險業更好服務新型城鎮化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13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1.72萬億元,保險市場規模世界排名第四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必將激發巨大的保險需求,為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極為難得的歷史機遇。針對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趨勢特徵,立足保險行業實際,制定出臺專門的指導意見,總結實踐經驗,創新發展舉措,有利於推動保險業更好地服務新型城鎮化。 記者:《意見》在推動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方面提出了哪些創新性舉措? 王祖繼:《意見》提出了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的6個方面21條重點措施,歸納起來突出體現為加快三大創新。 第一,加快産品服務創新。加強新型城鎮化保險需求研究,圍繞新型城鎮化的多樣化保險需求,鼓勵發展居民養老保險、醫療健康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巨災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科技保險、綠色保險、文化産業保險等諸多領域的産品和服務,不斷提升保險業服務城鎮化的質量。 第二,加快市場主體創新。鼓勵發展區域保險公司,發揮其貼近當地市場的優勢,更好地為當地新型城鎮化服務。鼓勵發展養老、健康、責任、汽車和農業等專業保險公司,探索發展信用保險機構,豐富市場主體組織形式。結合新型城鎮化空間分佈和規模結構,合理佈局保險市場主體分支機構。 第三,加快保險監管創新。建立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的監管激勵機制,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提高市場活力和服務效率。努力營造包容開放的行業創新氛圍,凡是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的保險創新活動,只要符合保險業發展規律且風險可控,保險監管都予以支持。 充分發揮資金融通、社會保障的雙重功能 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請您談談保險資金支持新型城鎮化發展問題? 王祖繼: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強、融資成本相對低廉的特點,契合了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等長期項目的資金需求。近年來,保險資金在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包括推動基礎設施投資試點、開展不動産投資、債券投資等。目前保險機構已經投資上海、天津、武漢、南京和重慶等城市的保障房項目,擬投資金額達到929億元。共有5家保險機構投資10個養老社區項目,預計總投資153億元。 下一步,保險業要充分發揮資金融通功能,創新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支持形態。一是加大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力度。積極支持鐵路、地下管網、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公共交通系統、城市配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發展力度,探索項目資産支持計劃、公用事業收益權證券化、優先股以及股債結合、夾層基金等新型投資工具和方式,滿足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二是鼓勵保險資金支持民生項目建設。參與養老養生、醫療健康等産業的投資運營,積極爭取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保險機構完善投資保障性住房項目、棚戶區改造的有效商業模式。三是深化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保險資金投資比例、範圍等方面的政策,探索保險資金投資市政債券等新型融資工具,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當前,在中央財政債務負擔率及債務依存度不斷上升,地方財政債務風險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城鎮化建設還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按照目前保險資産配置結構和發展趨勢估計,“十二五”末,保險資金將通過債券、股票等方式間接為城鎮化發展提供資金,預計佔保險資金總量的60%至70%,總體規模將達到6.12萬億元至7.14萬億元。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計劃、股權和不動産投資等方式,直接為城鎮化發展提供資金,預計佔保險資金總量的10%至20%,總體規模將達到1.02萬億元至2.04萬億元。 記者:新型城鎮化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人到城裏了,必然要面對社會保障等問題,保險業在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問題上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祖繼: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只有解決了進城農民在就業和生活方面的風險保障問題,才能讓他們真正融入城市。保險業在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新型城鎮化面臨的社會保障難題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積極參與經辦業務,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第一支柱的運行效率。保險業在參與新農合、新農保、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保障經辦管理上已經進行了很多探索。截至2013年底,保險業在全國142個縣(區)參與新農合經辦,覆蓋人數3999萬人,向3802.2萬人次賠付與補償醫療款59.3億元。接下來,要進一步健全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合作機制,繼續擴大商業保險機構受託管理基本社會保障服務的渠道。 二是補充基本保障不足,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第二支柱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在精算、投資、賬戶管理、養老金支付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企業年金業務,拓展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服務領域。截至2013年底,保險業在企業年金市場共計受託管理資産2501億元,佔企業年金法人受託業務的70%;投資管理資産2781億元,佔市場份額的45%。 三是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做大做強社會保障體系第三支柱。加快推進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和推廣。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分擔社會醫療成本。在發展小額人身保險的基礎上,推廣升級版的“家有保險”活動,力爭讓每個家庭都至少擁有一份基本的壽險保障,重點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保障不足的問題 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 記者:新型城鎮化強調四化同步、統籌城鄉,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請您談談農業保險在促進農業現代化方面的情況。 王祖繼: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在服務“三農”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2013年我國農業保險承保農作物11.06億畝,佔全國播種面積的45%,提供風險保障1.39萬億元,支付賠款209億元,受益農戶3367萬戶次。農業保險經濟補償、保障農業的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下一步,保險業將以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為著力點,促進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是重點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保險,保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以主要糧食作物和畜産品為重點,努力擴大農業保險保障範圍和覆蓋區域,逐步提高保障程度。預計到2020年,實現主要農作物承保覆蓋面達到播種面積的60%,農業保險保障金額達到6萬億元。二是加大業務創新力度,發展多形式的涉農保險。協調財政等部門完善補貼機制,建立“15+X”的補貼架構,推動發展地方特色農産品的農業保險。圍繞區域和産業發展政策,開發推廣“菜籃子”産品價格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農房保險、農産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業基礎設施保險等新型險種。創新農業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試點。預計到2020年,實現農産品價格保險覆蓋主要大中型城市。三是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和規範農業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預計到2020年,農業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基本覆蓋60%的農業佔比較大鄉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