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佔斌:京津冀一體化需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5 15:31 來源: 行政學院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張佔斌:京津冀一體化需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

——訪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

環渤海經濟圈、環首都經濟圈、京津冀都市圈等多個概念由來已久,但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緩慢。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北京、天津應譜寫“雙城記”,並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京津冀一體化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京津冀一體化將獲得實質性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和困難?在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政府和市場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眼下,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的首要任務有哪些?近期,中國經濟時報特邀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對以上問題進行解答。

將市場和行政辦法相結合

  中國經濟時報: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提出多年,但推進效果不佳。你認為,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存在哪些困難?

  張佔斌: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要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産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加快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發揮其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

  然而,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存在以下障礙和問題。一是在觀念和心態上面存在問題,京津是中央直轄市,發展水平高,長期以“不跟你玩”的心態自居;二是行政主導型經濟,存在各種行政性限制,産業調整沒有跳出行政區劃界線;三是要素市場發育滯後,生産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不暢,區域合作還沒有上升到産業融合的高度和層次;四是國有企業比重大,市場化進程緩慢,民營經濟薄弱;五是産業配套能力差,如北京電子産業規模大,但配套基地大都選在廣東,因周邊的配套能力遠不如廣東。

  目前,京津冀一體化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三地應當解放思想,互相配合,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顧全大局。如若只擔心是否有損自己的利益,一體化難免會陷入某種僵局。同時應當明確,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至少需要十年時間來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和規章制度,然後逐步推進。

  中國經濟時報: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政府應扮演什麼角色?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張佔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需要市場和政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就要求“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配合、共同發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要更加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按市場規律辦事,特別是産業佈局、産業發展。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也包括治理霧霾。而政府應該在發展戰略、重大規劃、重要標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和社會管理方面有更大的擔當,發揮更大的作用。拿北京來説,北京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些不符合定位的企業應適當地向周邊城市轉移。而“增量”部分需加大控制力度,向周圍佈局。這個過程很複雜,應當採取合適的市場辦法加適當的行政辦法來解決。

交通完善、環境治理先行

  中國經濟時報:你認為,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目前最緊要的任務有哪些?

  張佔斌:首先需要建立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統籌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明確城市群發展目標、空間結構和開發方向,明確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統籌交通基礎設施和信息網絡佈局。這個規劃應當體現出國家全面改革精神,不僅要與國家其他重點規劃相銜接,而且也能夠跟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相協調。一般來説,中央政府要負責跨省級行政區的城市群規劃編制,省級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內的城市規劃編制。要特別強調,要增強京津冀經濟輻射和帶動功能。

  三地需要設立必要的高規格協調機構,成立一個較高規格的聯席會議,研究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規劃以及京津冀産業發展和産業轉移的規劃等。這有利於落實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有利於加強統籌協調。

  目前,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尚未出臺,交通和環境治理要先有所作為。應當先把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和大氣污染治理合作機制建立起來,其他的事情可以認真研究、逐步實施。

  具體來説,三地交通設施先行,北京的地鐵就可能延伸到河北的一些城鎮。另外,以北京為中心,放射性地跟其他節點城市連接起來。打造“一小時都市圈”,京張鐵路、京承鐵路、京唐鐵路、京石客運專線高鐵的建設都會加速北京與河北的聯絡。據此,我認為應抓緊修好“斷頭路”。同時,還應認真研究京津冀地區航空港、港口、鐵路網等綜合交通網絡的合理佈局,優化資源配置。這也符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方向以及下一步投資方向。此外,三地應當加強協調,聯手治理大氣污染,出重拳,以向貧困宣戰的決心來治理霧霾,相信會有一個很大的好轉,未來還北京一片藍天是可以期待的。另外,由於産業和人口重新進行了調整和配置,將有助於老百姓就近就業,或者低門檻就業、低門檻創業,有助於服務業和新的産業發展。

  如果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得好,通過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功能重組,加強交通、通信和基礎設施建設,互通互聯,可以適當地分流一些産業、機構和人口,有助於減輕交通擁堵和房價居高不下、霧霾等社會問題。

河北應完善基礎設施,打好産業基礎

中國經濟時報:河北産業基礎相對較薄弱,你認為,河北在一體化中,應當如何提升自身條件,做實産業基礎,以承接京津的産業轉移?

  張佔斌:河北無疑將在整個京津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過去由於三地合作並不好,加之京津自身發展吸收了許多河北的資源,導致河北長期處於“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狀態。但京津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源開始往外擴散,因此會逐漸變為“大樹底下好乘涼”。比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京津的發展會帶動張家口、承德等地旅遊業發展。此外,將來京津很多重要的倉儲、物流都可以在河北一帶佈局。

  但是,京津産業擴散過程中,河北首先應該完善自身基礎設施、改善環境條件,區域發展規劃和政府服務意識都要跟上,要讓外界看到河北各個城市的比較優勢和特色,這樣才能夠與北京、天津之間互通互聯。如果基礎設施做得不好,電、水等都不通,服務也跟不上,京津的企業也不一定會去。

  此外,河北要想更好地吸收京津産業外溢,借力發展,必須打好自身産業基礎,並且主動與京津之間進行企業、産業的對接。河北本身存在産業轉型升級問題,目前按照中央精神,河北正加快壓縮鋼鐵、水泥等過剩産能。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另一方面,將過剩産能轉移至中西部地區,或者出口到東南亞、非洲的一些國家。此外,一些産業需要就地改造升級。從這三方面下功夫,打好産業基礎,對承接京津産業有很大好處。

  近期,網傳保定將成為“政治副中心”,對此並無官方説法。我認為,保定未來在京津冀之間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型城市,但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方面取決於將來的京津冀一體化規劃中其城市功能定位,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保定自身能否把握機遇發展自己。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