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杜宇)一季度,房地産市場並不平靜。來自權威部門的判斷,依然是總體平穩,但樓市分化呈現延續態勢,崩盤之説頻頻出現,限購是否取消爭論不斷…… 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産市場再次處於十字路口,走勢牽動人心,政策備受矚目。 市場分化在延續加劇之勢漸顯現 儘管國家統計局關於一季度房地産市場的最新數據尚未公佈,但房地産市場分化將呈現延續態勢,已成為共識。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前2個月全國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環比下調的城市,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 來自權威部門對90個城市的監測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商品房累計可售面積消化週期基本在10個月,而三四線城市這一週期更長,個別城市甚至超過2年。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説:“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四不均:需求不均衡、供應不均衡、庫存不均衡、價格漲幅不均衡。” 根據中原地産的監測,今年前3個月,10家標桿房企在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的購地金額佔比分別為62%、5%和33%。和去年下半年的佔比相比,一線城市購地金額的佔比增加了24個百分點,二線城市佔比下滑了28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佔比微增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房地産企業業績的分化也日益加劇。張大偉説:“佈局在一、二線城市的房企業績依然上漲,但佈局在三四線城市比較多的房企業績上漲乏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陳飛表示,樓市分化現象凸顯,反映了房地産市場趨於理性。一方面,由於住房價格波動體現出各類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公共服務質量等的差異,也反映出消費者更加理性。另一方面,一年多來,國家房地産行業政策的穩定性,使得市場預期相對穩定,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市場的投機性逐漸被擠出。 樓市崩盤不成立風險隱憂需警惕 杭州個別樓盤降價,北京個別樓盤由精裝修改為毛坯房出售,三四線城市庫存量大,種種現象,引發社會關注。這是否意味著房地産市場拐點已現,三四線城市面臨崩盤呢? 權威部門認為,這些現象還是局部,個別項目的變化,不能説明拐點已經出現。以杭州為例,去年以來,供應量特別是新區供應量很大,因此開發商採取降價促銷,儘快結清尾盤。 陳飛説:“個別企業因資金鏈條脆弱,出現降價銷售甚至出現企業破産、爛尾樓等現象,這是市場體制下行業內部調整的正常現象;房地産價格的持續高漲恰恰是房地産市場不正常的表現。” 他表示,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出臺,城市體系日趨完善,區域內部城市間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一體化、同城化趨勢日益明顯,都市圈內的三四線城市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對於三四線城市存在的樓市風險,受訪各方都表示,應高度警惕。 來自中原地産的監測顯示,營口鲅魚圈區至少有50個樓盤在售,若以每個樓盤2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估算,這裡的開發面積已超過1000萬平方米,區域整體出現全面過剩。 權威部門官員説,一些三四線城市前期供應量太大,本地居民基本有房子,新移民購買能力較弱,過度透支若干年的供應,肯定有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認為,防止土地供給過剩是下一步三四線城市需要重點防範的主要風險。她提醒,要特別注意避免在房地産投資增速規律性回落的時候,盲目的刺激,繼續增加供給,這會加劇供給過剩,增加房地産泡沫風險。 限購鬆動有爭議分類調控成共識 對於福建省出臺新政策,以此鬆綁樓市的消息,福建省建設廳日前予以否認,稱毫不知情。 一季度,由於部分城市房地産市場交易量下滑,限購政策鬆動甚至取消的傳聞,頻頻出現。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目前全國有49個城市實施限購政策,其中15個地級城市,34個為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 陳飛認為:“限購政策目前在一線城市仍然必要,對於住房庫存量較大、城市人口增加緩慢的城市,可適度減少供應量,放鬆行政管控措施。” 張大偉認為,房地産市場已經告別了絕對短缺,投資者也逐漸謹慎。放鬆限購等措施可能會短期刺激市場回暖,但也可能很快再次出現大跌。 儘管限購政策是否退出有爭議,但突出分類調控,已經成為共識。 陳飛説,要根據各城市住房價格中長期走勢、住房保有量和人口數量變動以及城市功能實施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對於住房供給短缺嚴重、住房價格持續走高的城市,堅持限購、增加住房供給。 權威部門官員也表示,針對當前房地産市場形勢,一方面要督促房價居高不下、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增加供應,特別是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而房價開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開發總量。另一方面,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動共有産權住房建設。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