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第30次南極科考征程閃現十大亮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7 14:35 來源: 海洋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4月15日,圓滿完成各項科考任務的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返回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此次南極考察是在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後開展的首次南極考察,在我國極地事業發展進程中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本次考察在圓滿完成了各項科考任務和後勤保障任務的同時,呈現出十大亮點。

亮點一:泰山站成功建站

建設南極泰山站是本次考察的重中之重,是我國極地考察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它將進一步拓展我國南極考察的廣度和深度,提升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戰略空間,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3年12月18日,完成物資卸運和車隊集結工作後,泰山隊所有隊員鬥志昂揚,整裝出發,並於12月26日正式開始建站。隊員們發揚連續吃苦、敢戰必勝的精神,經過45天的艱苦努力,于2014年2月7日完成主體建築工程。2月8日,國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為泰山站舉行了開站儀式。

亮點二:首次實現環南極大陸航行

本航次“雪龍”船安全航行3.19萬海裏,冰區航行2200余海裏,航時2850多個小時;破冰13.3海裏,破冰用時142小時,環南極大陸航程約1.15萬海裏,成功實現了中國極地科考的首次環南極大陸航行。

在執行環南極航行中,“雪龍”船遭遇了罕見的嚴重冰情,考察隊科學選擇航道,安全順利地完成冰區航行,有力保障了“雪龍”船首次環南極大陸航行任務的順利完成,也為船隻在南極高緯度地區航行積累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

在環南極大陸走航過程中,大洋考察也取得纍纍碩果,獲得了大約80G的完整環南極海域科學魚探儀調查聲學數據,據此可了解環南極大陸生物資源的分佈情況;高速採集器作業121個站,獲得了121個站位的水深、溫度數據,走航表層海水分析作業121個站;海洋化學專業組取得大量寶貴的海水化學和大氣化學樣品數據,對於進一步推進我國南極科學考察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亮點三:成功救援俄船並自行脫困

“雪龍”船在首次環南極考察過程中,突然接到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船發來的最高等級求救信號。考察隊充分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第一個趕到俄船被困的重冰區。在極其複雜的自然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精心組織、週密部署,成功將船上52名乘客營救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船上。

返航途中,受當地劇烈的天文大潮影響,“雪龍”船被厚實浮冰及突如其來的冰山卡阻。1月7日淩晨,“雪龍”船利用風向轉變的機會,經過13個小時的艱苦努力,終於突破冰區,進入清水區。

整個救援過程沒有發生任何傷亡和危險事件,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讚譽,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極地考察大國的形象。

亮點四:臨危受命搜尋馬航失聯客機

2014年3月21日,剛剛離開西風帶的“雪龍”船抵達澳大利亞弗裏曼特爾港口,還沒來得及洗去一路風塵,便接到緊急命令,再次奔赴西風帶海域執行搜尋馬航失聯客機的任務,並臨時擔任中方船隻的現場指揮船。當日18時,“雪龍”船完成緊急補給,搭載87名隊員離開弗裏曼特爾港,駛往澳大利亞公佈的目標海域。截至3月30日17時,共航行214小時,總航程2660海裏,總搜尋面積1.17萬平方海裏。3月31日,“雪龍”船與“海巡01”號船完成中方艦船的指揮協調權的交接後返程回國。

亮點五:創長城站卸貨最快記錄

由於肩負著“一船三站”的補給任務,加上泰山站和長城、中山兩站能力建設物資,第30次隊考察運輸物資總量2200多噸,分為3個階段,作業23天。中山站第一階段卸貨歷時15天,實用12天。因受積雪融水影響,無法進行大範圍冰上卸貨,物資卸運以直升機吊運為主,累計卸運物資1000余噸。為便於直升機吊運,中山站和內陸隊全體隊員搬運近300噸貨物。“雪龍”船24小時倒艙作業,並精心配載貨物,儘量減少總吊挂架次;氣象人員做好氣象保障工作;直升機組利用一切飛行窗口,吊運物資。大家齊心協力,確保了內陸隊物資于12月14日全部到位,為泰山站建站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彌補救援和受困耽擱的時間,考察隊于1月28日抵達長城站後,隊員連續作戰,50小時完成長城站1100多噸物資的裝運,創歷次南極長城站卸貨最快記錄,並回運垃圾箱、車輛以及部分雜貨共約285噸。

今年普裏茲灣地區冰情嚴重,考察隊比原計劃提前兩天到達中山站外緣,開始中山站第二階段卸貨任務。他們僅用兩天就將100多噸貨物安全運至中山站,並回收了站上100多噸物資。

亮點六:86小時完成新站址地勘任務

受救援活動及船被困影響,維多利亞地勘工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執行時間由8天壓縮為4天。地勘隊反復策劃、精心設計、科學組織,所有隊員不分晝夜,團結協作,經過86小時的日夜奮戰,圓滿完成了既定的8項工作任務,為後續站區建設、碼頭選址、功能佈局和站區規劃等提供了翔實的科學數據。

亮點七:格羅夫山考察發現583塊隕石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格羅夫山隊多次細化研究野外實施方案,安全順利、按質按量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共發現隕石樣品583塊,獲得隕石富集規律信息;初步摸清格羅夫山中心地帶哈丁山地區的冰下地形;安裝10台地震儀,並對格羅夫山地質與礦産資源進行了調查。

亮點八:填補南大洋斷面大縱深綜合觀測空白

第30次隊南大洋考察以南極半島海域、普裏茲灣海域為重點,開展了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與漁業資源等多學科綜合考察,完成了全航程表層海水常規走航觀測任務;完成了南極半島調查的6個斷面33個站點和普裏茲灣調查2個斷面14個站點及羅斯海總長度為300公里的地球物理測線調查任務,為全面認識南極周邊海洋環境、地球物理場與地質構造、氣候特徵及其演變規律,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初步開展了南極磷蝦、油氣等重要資源潛力考察與評估,填補了南大洋斷面大縱深綜合觀測的空白。

亮點九:站區度夏科考成果豐碩

長城站開展了植被觀測、南極鳥類保護與管理問題研究、海洋和陸地生物生態資源的本底調查等16項科考任務和4個調研項目,獲取大量的研究數據和樣品。

中山站開展了有機物污染分佈狀況、中山站站基冰凍圈綜合考察、GPS常年跟蹤站觀測和驗潮等7項科考項目。  

亮點十:站區後勤及運行保障順利

度夏期間,中山站完成新發電棟、新越冬宿舍樓、新水泵房及相關外管線的建設,于2月26日通過驗收;完成越冬宿舍樓傢具安裝和收尾工作;擴容升級衛星傳輸設備,建設完成中山站天翼3G網絡;更換7台新風力發電機,實現向中山站主電網並網送電;利用現代溫室種植技術,有效解決了考察站的新鮮蔬菜供給問題。長城站完成1號棟、科研棟、生活棟加固改造維修及青銅唐鐘安置工作;建造了碼頭兩側的集裝箱支架平臺。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