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周婷玉)肺癌、慢阻肺、肺結核……呼吸疾病因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經濟負擔等特點,已成我國居民的“心腹大患”。然而,我國臨床研究水平遠不能滿足疾病防治需求,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8日在北京啟動,以期用新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推進疾病防治技術發展。 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農村地區呼吸疾病的死亡率多年來居首位,在城市中居3到4位。隨著人口趨於老齡化,大量吸煙人群的存在及空氣污染的加重等,我國面臨的呼吸疾病防治任務將更加艱巨。 儘管我國有著最為豐富的臨床研究資源,但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我國嚴重缺乏國人健康與疾病的相關數據,缺乏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工作,所採用的診療指南絕大部分由歐美國家“輸入”,也少有能夠改變醫療實踐的臨床研究成果。 為扭轉這一尷尬局面,我國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在全國建立30至50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目前,科技部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總後衛生部,首批共確定惡性腫瘤、心血管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腎病、代謝性疾病6個領域的13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此次依託北京醫院建立的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一。 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辰介紹説,中心將改變以往臨時性的臨床課題研究模式,打造常態化、長效性的臨床研究協同網絡。 中心將採用“三級平臺網絡”構架:中心單位負責協作網絡的組織建設與運行管理,設立科學指導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進行學術決策;核心單位與中心單位共同打造符合國際規範的臨床研究平臺,在其所側重的領域協助中心承擔研究任務;以全國30余家大型醫院作為協作單位,構建全國性多中心臨床研究網絡。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