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學術期刊應運用傳播力、影響力引領社會思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4 08:52 來源: 社科院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學術期刊是學術思想和知識的載體,是知識分子把握時代脈搏、追蹤社會熱點、反饋社會思潮、表達和張揚民族文化精神最直接的傳播工具。其所刊載的論文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治學傾向,以及他們所推崇或代表的社會思潮,因此,學術期刊對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具有重要的引導功能。然而,當前我國學術期刊在引導中國社會思潮方面整體呈現式微的局面,所以,儘快提高學術期刊引導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正能量是期刊界在新時期面臨的重大課題。

    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當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時代賦予學術期刊的歷史重任。信息時代數字化建設帶來的傳統傳播方式的變革,要求學術期刊必須高度重視傳播力建設。傳播力是學術期刊的基礎能力,只有將其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傳播力,學術期刊對社會思潮的影響力就無從談起,作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觀點或見解就不能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更不可能對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産生輻射、擴散、影響的社會效應,也不可能在堅持、樹立正確的社會思潮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提高這種能力,一方面是要加大期刊數字化建設的步伐,不僅要在傳統的紙質媒體上有自己的陣地,也要在新媒體上開闢自己的領地與空間,讓更多的學者、讀者認識到學術期刊在刊載學術思想、提供學術新知、引領社會思潮中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要呼籲當前的學術評價機構,加大對意識形態、社會導向的關注和重視,在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中增設有關的評價指標,以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肯定學術期刊在引導社會主要思潮中所起到的正面、積極作用,推動學術期刊進一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增強引導社會思潮的本領和能力

    學術期刊要增強引導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本領和能力,更多的要靠提高自身理論素質來實現。學術資源不均衡的現狀雖然在短時期內難以從根本上得到完全的解決,但是,學術期刊在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堅持正確意識形態的影響上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紛繁繚亂,一些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也混跡其中,如新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等。儘管他們有的對資本主義弊端進行了改良,但本質上還是為壟斷資産階級服務,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主張與我國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制度不相容;有的則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以“重新評價”和“重寫歷史”的面目出現,做翻案文章,設置“理論陷阱”,歪曲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散佈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極端錯誤觀點。對此,學術期刊一定要高度警惕,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領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傳播。二是始終堅持對非主流社會思潮的懷疑與反思,努力提高對西方思潮辨析的本領。從某一社會思潮産生的源頭去認識和了解其真實的面目,對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中合理的部分要學習和借鑒,對那些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則要堅決抵制。要善於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消除錯誤社會思潮的不良影響。三是始終堅持用發展的眼光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始終與中國現實國情緊密結合。我們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是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馬克思主義。

    成為進步思想的舞臺

    由於學術期刊自身的獨特屬性,即期刊的學術性和專業性越強,讀者面越窄,發行量也就越小,社會的影響力也受到局限,因此必須克服小眾媒介的限制,主動開闢渠道,擴大宣傳範圍,多方位加強自我宣傳,不斷提高社會輻射力。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把刊物辦成凝聚進步思想的舞臺,通過優秀的作者隊伍集中闡釋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索與探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並以此發揮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學術期刊有了優秀的作者隊伍,就能將先進的社會思想匯聚一堂,其在意識形態上的引導能力也就愈強,就能夠在推動當代中國社會思潮中承擔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完成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使命。

責任編輯: 寧菁菁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