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調控“主航道創新”之三:放管有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4 13:2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劉海燕)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此前發改委取消已實行8年的《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伴隨著中央政府簡政放權舉措的步步踐行,市場活力再啟,中國整體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在《彭博市場雜誌》今年初最新評比排名的全球22個新興市場國家中,中國以營商自由度等指標連續第三年登上榜首。

過去一年,新一屆政府把簡政放權、轉變職能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當頭炮”,一系列相關改革措施相繼推出。截至今年一季度一年時間,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超過400項。

美中企業家商會會長孫文鐵告訴記者:“簡政放權後,很多審批取消了,成本節省了,辦事容易了,加上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我們很多會員企業都願意赴華投資。”

簡政放權,就是用權力“減法”換取經濟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應。數據顯示,去年新註冊企業增加了27.6%,其中私營企業新增30%,這是十多年來最高的。今年一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李克強總理在海南省考察時説,改革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通過改革,辦企業更加順暢,辦事成本也降低了,而創業帶動就業、提高收入,實現這一低一高需要政府自身改革,也是民眾的期盼,顯示了改革的紅利。

中國美國商會法律委員會聯合主席夏尊恩認為,中國的簡政放權措施實際上也是一種“刺激”措施,這有利於外國投資增長。日本《每日新聞》報道説,簡化審批手續有效促進了中國競爭力開始下降的低端製造業向高附加值製造業的轉型。

面對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儘管目前中國經濟處於減速換擋期,作為市場主體的跨國公司仍給中國改革投了信任票。

SAP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對新華社記者説:“包括設立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措施,代表著在企業生態環境中,我們被賦予更多的可能性和靈活性,這將會大大增強我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熱情。”

美國杜邦公司把今年其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增長指導目標定為8%至15%。杜邦公司董事長柯愛倫説,“穩定的中國”是公司這一指導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外界有許多有關中國的雜音”,但杜邦從其在中國的大部分部門“看到了積極跡象”。

“中國政府在改革中加強問責和執法,將讓投資者更加堅定信念來華投資,”愛立信公司董事長雷夫·約翰森對中國當下改革從“政府的自我革命”開始抱以期待。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關鍵在於行動、落實和效果。總體而言,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行政體制改革越往後推進,難度越大,因為剩下來的都是硬骨頭,尋求新的突破口勢在必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曾表示,政府還要繼續啃“硬骨頭”,要努力做到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

推動簡政放權,也要放管結合,正確認識“有所不為”和“有所必為”的辯證關係。政府在做好服務的同時,也要更有效地實施事中事後監管,保證市場更加公平有序。良好的“政企互動”才能打牢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應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中汲取的一個教訓是,市場不是自動調節的。它們容易産生資産和信貸泡沫。

他認為,中國領導人面臨的挑戰是設計出適合其發展階段的有效管理制度。在稅收增長的情況下,擴大城鎮化、衛生保健和教育開支,同時可支撐經濟增長,改善環境,減少不均等。在這方面,政府有充分理由發揮主導作用。

有所作為不僅要管住還要管好。去年以來,不少地方在放寬市場主體準入的同時,建立了嚴格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例如通過“黑名單”制度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等。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禮説,中國政府明晰角色定位,通過合作和創新促進企業增長,創造統一公平的市場環境。

中國政府在簡政放權改革啟動之初就一再強調“放”的同時加強有效管理。下一步,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模式,政府在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上將更有作為。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