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徐博、羅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今年1至3月城鎮新增就業344萬人,略高於去年同期;季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8%,保持在較低水平。 同時,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平穩;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企業用工基本穩定。總體來看,一季度就業工作開局良好,就業形勢穩定。 經濟體量增大拉動就業攀高 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左右,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 李忠分析,在我國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就業形勢能夠保持基本穩定,首先是因為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在不斷增強。 “雖然經濟增速在放緩,但由於經濟總量在不斷擴大,GDP每增長一個點,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李忠説。 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也持相同的觀點:經濟總量是40萬億時,10%的增速是4萬億;50萬億時,8%的增速就能達到4萬億。如果我國今年的經濟總量達到60萬億時,即便增速略有放緩,拉動的就業也能保持增長。 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不時出現“招工難”現象,今年也不例外。而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勞動力輸出地區由於在鐵路、公路、能源、製造等方面發展很快,其自身勞動力供給也開始出現不足的苗頭。可見,我國就業形勢穩定向好絕非“空中樓閣”。 李忠同時指出,一季度重點群體就業也在紮實推進。就業援助月活動重點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登記失業人員就業,34.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和1.9萬餘戶零就業家庭中的2.2萬人實現就業。 就業平穩折射結構調整有效推進 今年,一季度就業增長也顯示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有效推進:2013年以來,東部地區城鎮新增就業穩步回升,西部地區保持了持續的增長。 “今年3月我們做了統計,在東中西部地區城鎮新增就業比重分別是45.1:30.5:24.4。”李忠説,“同時從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情況來看,中西部地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的人數進一步增加。” 2013年全國農民工的總數約為2.69億人,其中在省內務工的農民工比上年增長了3.9%,佔農民工總量的54.3%。“也就是説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願意就近就地解決就業問題。”李忠分析。 再從産業結構來看。近年來一産就業比重大幅度下降,三産就業比重不斷上升。一産就業比重從2008年開始降到40%以下,二産的就業比重在2012年首次突破了30%,三産的就業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過了一産的就業比重。2012年一二三産的就業比重分別是33.6:30.3:36.1。 這些變化説明區域就業格局更加均衡,也印證了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和區域梯次轉移的成效。 結構性矛盾不容忽視 一季度,全國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近240萬戶,同比增長高達40%以上,成為當前中國經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簡政放權和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作為吸納就業主渠道的小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獲得了蓬勃發展。這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不可小視。 儘管就業形勢向好,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據人社部統計,我國每年初次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大約有1500萬人,加上登記失業等人員,每年需要就業的大約有2500萬人。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解決這一矛盾,就要大力發展特別能容納就業的第三産業,給予其中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 更為迫切的是,我國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27萬人,創歷史新高。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個人期望與市場需求差距明顯,矛盾比較突出。 “我們將結合産業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崗位,政府購買面向基層的社會服務和公共管理職位,盡可能滿足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李忠説,“同時,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發揮創業對就業的引領作用,啟動實施新一輪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為了治理污染,我國對一些高污染企業實施了“關、停、並、轉”,這些職工的去向也成了我國就業工作當前亟須應對的問題。 李忠表示,人社部門將這些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納入就業、再就業的政策扶持體系,落實促進自主創業、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和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等各項政策措施。同時,切實做好這部分職工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加大職業培訓力度,使企業職工實現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的平穩轉移。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