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為何“菜賤傷農”頻遇“菜貴民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6 13:0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哈爾濱4月26日電(記者王春雨、王建威、許正)農民的白菜一毛錢一斤沒人要,市場的白菜賣價卻超過一塊錢一斤。連日來,黑龍江、河北、河南等多地蔬菜滯銷,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市民“菜籃子”菜價居高難下。一方面是“菜賤傷農”,另一方面是“菜貴民憂”,怪圈頻現的背後,是小農戶與大市場的不適應,以及政府“有形手”和市場“無形手”調控的錯位。菜價何時才能告別“過山車”現象,政府、菜農、市場等多環節的努力仍任重道遠。

    農民賣菜難,市民買菜貴

    路邊、房後、溝塘,腐爛的菜幫、菜葉隨處可見,陽光下散發著陣陣酸臭,在菜農眼裏,這爛了一地的“都是錢”。今年開春以來,哈爾濱市主要的白菜生産基地——阿城區白城、南城兩村的2200萬斤窖儲白菜遭遇滯銷。

    每斤4毛、3毛、2毛多、2毛……今年開春以來,阿城區白城村種菜“狀元戶”賈洪艷形容菜價幾乎是“一眨眼就會掉”。無奈之下,賈洪艷將數十萬斤窖儲白菜以每斤2毛1分的價格賣給菜販,而這批蔬菜的實際成本價至少應在每斤4毛以上。

    “賠了比‘憋’在窖裏強,現在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了,這些菜放不過五月,如果真爛在窖裏,到時候扔都扔不起!”賈洪艷説。

    阿城區南城村村主任王俊説:“去年白菜價格高,菜農們將白菜反季上市獲得了不錯的收入,因此去年秋季的窖儲白菜總量也多,沒想到一開春白菜市場就變了。”

    在菜農的低價白菜沒人要同時,記者走訪哈爾濱多家市場、超市卻發現,市場上大白菜價格在每斤1.2元—每斤2元之間,這一價格高出阿城窖儲白菜滯銷最嚴重時期近10倍。哈爾濱市民航路上一位長期零售蔬菜的商販告訴記者,“今年開春以後,儘管有不少山東、河北等地的新鮮白菜運過來,但白菜的價格一直沒有跌。”

    除了阿城白菜滯銷,近期全國其他地區也出現蔬菜滯銷現象。河南中牟再現芹菜“跳水”、江蘇鎮江萵苣豐産卻遇滯銷……進入春季,我國多地“菜賤傷農”的怪圈再次顯現,留給菜農們無限焦心和疑慮,有專家甚至用“過山車”來形容菜價的極端波動。

    在阿城區白菜滯銷問題出現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動員多方力量為菜農聯絡銷路,並在全區幹部中發出購買“愛心菜”倡議。通過拓寬外部銷售渠道以及新聞媒體呼籲等努力,滯銷的2200萬斤窖儲白菜僅剩300多萬斤,阿城菜農們的燃眉之急總算緩解。

    “有形手”咋出手成難題

    儘管阿城區白菜滯銷得到解決,但其中暴露出政府“有形手”與市場“無形手”調控中的錯位仍不容忽視。

    “僅依賴種植習慣、追漲殺跌,這是典型的菜農忽視市場的表現。”阿城區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張玉華説。2012年,阿城區白菜熱賣,菜農賺的盆滿缽滿。2013年不僅阿城區菜農“追漲”擴大面積,連山東、河北等地也擴大種植規模。在市場“全國化”形勢下,單個菜農要麼無力獲取、要麼忽視供求信息,造成供求錯位,菜價週期性“過山車”。

    流通、服務體系不完善也是導致市場不靈的重要原因。儘管阿城區兩個村種植白菜已有多年曆史,但從菜農到市民,中間一直依賴菜販子當“二傳手”,渠道單一且未形成有效市場對接。哈爾濱市農委蔬菜與經濟作物處處長于鳳芹説,哈爾濱市僅有3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産地集散市場少且規模小,曾經在郊區建設的10個地産蔬菜批發市場,目前僅剩下1個。蔬菜流通環節中,除少部分基地自産産品可以直接進入超市、院校外,主要還是從産地通過經紀人到批發市場,再進入消費終端的傳統流通模式進行銷售。

    部分菜農誠信缺失也讓參與阿城白菜滯銷處理的基層幹部感到困惑。一些幹部告訴記者,當他們四處奔走為菜農找到銷路後,面對主動上門採購商,菜農卻不守承諾,坐地起價。基層幹部坦言,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中,市場起主導作用,政府既不能要求菜農種什麼、種多少,也不能強制菜農何時賣、賣給誰。政府“有形手”要出手,但如果時機和火候把握不好,也會陷入尷尬境地。

    有關專家認為,“有形手”與“無形手”調控中出現錯位的癥結,源於我國農業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不適應。農戶單打獨鬥,根本無法與市場對接,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近年來雖然有發展,但大部分合作社規模小、運作能力不強、服務功能不全,市場、企業、基地以及農戶之間聯結關係尚不穩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經濟共同體。

    破解菜價“怪圈” “互搏”需變“互助”

    權宜之計,只解燃眉之急。破解菜價“過山車”怪圈,需“有形手”與“無形手”共同發揮作用,“左右互搏”變為“左右互助”。

    哈爾濱市農委蔬菜與經濟作物處處長于鳳芹表示,今後一個時期,蔬菜産業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轉變蔬菜産品生産方式為主線,推動産銷銜接順暢、農民穩定增收、市民得到實惠的可持續發展。

    專家認為,市場配置資源,“有形手”不可越位,但也不能缺位,在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和維護市場秩序方面,“有形手”都大有可為,以彌補市場失靈。蔬菜滯銷頻發,除暴露出農民自身市場風險意識不足、存在“囤菜賭價”心理外,也提醒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強在非危機狀態下的公共服務,除注重基地建設外,還要加強農産品流通領域和暢通市場信息方面的服務實效。

    此外,傳統農業中“散兵遊勇”“坐家等客”的農産品銷售模式已與現代市場脫節,政府部門應扶助農民建立經濟合作組織“抱團”作戰,改變他們缺乏市場談判能力和競爭力的現狀,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使農産品規模入市,引導經濟合作組織“順市而為”,做到真正與市場需求對接。

    專家還建議,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蔬菜市場秩序的規範清理,強力打擊部分地區存在的人為壟斷、商販惡意壓價行為,理順蔬菜市場的管理運營機制,可以嘗試與農民合作組織搭建直銷平臺,促進公平競爭,做到讓利於農、讓利於民。

責任編輯: 史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