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6日電(記者李榮)記者新近在上海多個區縣採訪時了解到,上海基層的醫療聯合體組織形式又有新探索,以俗稱“拍片子”的醫療影像環節為突破口,推進醫療業務的區域協作,建立區域聯合影像中心,讓患者可以就近分散地在社區“拍片”,然後在區域內統一地進行高質量的“讀片”,相關醫院之間實現互認。 新近正式啟用的嘉定區域聯合影像中心是上海基層此類探索的最新進展。據當地衛計部門介紹,這一新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有這樣幾個關鍵環節:一是通過設備服務聯合集中採購的方式,為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增配影像設備;二是建立區域影像數據信息庫,實現影像數據的聯合存儲管理;三是通過遠程診斷等統一的公共平臺,提升基層的影像診斷水平。 相關專家表示,隨著現代臨床醫學的發展,先進的影像診斷設備,成為大多數疾病診斷的重要環節,堪稱醫生的“第二隻眼睛”。影像裝備水平和診斷水平,成為衡量地域醫療水平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嘉定區域聯合影像中心,以醫學影像設備合理增配為基礎,依託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影像雲”網絡平臺技術,最終將建成覆蓋區域內6家區級醫院、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的區域影像協作平臺。 醫療影像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環節,以細分的形式建立區域協作的聯合體,已成為上海基層醫療體制改革的新“亮點”。在上海中心城區的徐匯區,針對“看病難”,當地把社區醫院的硬體與區域內三級甲等醫院的診斷技術等軟體結合起來,也建立起了社區醫院影像診斷中心,“拍片在社區、診斷在大醫院”,在區域內形成統一的高質量在線閱片、診斷及疑難雜症會診平臺,方便了患者,提升了社會醫療效率,也降低了醫患糾紛的風險。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