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新棋局 打造新引擎——解讀長江經濟帶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8 22:0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江國成、劉錚、俞儉)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為什麼要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長江經濟帶對中國經濟穩增長、區域協調發展和轉型升級有怎樣的意義?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

    “要改善民生、實現中國夢,中國經濟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必須尋找新引擎,長江經濟帶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如是説。

    他説,當前中國正處於發展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建設長江經濟帶表明我國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質量的同時,重視做好內陸開發開放。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要積極承接沿海産業轉移,加大力度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城鎮化,讓更多的農業人口有序進城,加強城際間聯絡,把發展潛力和空間釋放出來,進而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據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介紹,長江經濟帶上有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中國重要的發展軸線。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認為,建設長江經濟帶將改善區域內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推動産業轉移和經濟轉型升級,擴大就業容量,增加老百姓收入。

    謀劃東中西聯動發展的新棋局

    會議上傳遞的信息顯示,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侯永志説:“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於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龍頭作用,通過産業、資本、技術向中西部轉移,推進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從而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

    秦尊文説,“長江經濟帶”成為國家戰略,使我國經濟發展形成“T”型結構:30多年來“沿海一豎”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國經濟發展支撐格局,而現在“沿江一橫”長江橫向經濟帶,貫穿東、中、西部三大地帶,將打造成中國經濟新支撐帶。

    他認為,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要以上海帶動全流域、以武漢帶動中游、以重慶帶動上遊地區發展。沿江城市群發展已具備經濟支撐帶基礎條件,也是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主戰場;長江“黃金水道”優勢日益顯現,長江貨運量已位居全球內河第一,黃金水道串起長江經濟帶“珍珠鏈”;同時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和管道運輸,形成現代化運輸體系,長江經濟巨龍騰飛的時機已經到來。

    形成産業梯度轉移、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局面

    “長江經濟帶和別的經濟區域最大的不同是把東、中、西部天然連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進的産業梯度轉移,有利於經濟轉型升級,還可以繼續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形成開放新局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王軍指出,目前東部地區的很多産業正在向中部地區轉移,比如安徽正在發展的皖江經濟帶。而成渝地區現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新産業,還打通了開往歐洲的鐵路線。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都在形成新的局面,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可以加速這一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侯永志認為,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於發揮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沿江城市科技、人力資源豐富和製造業發達的優勢,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強我國的製造業,使經濟發展得到強大的技術支撐,改變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局面。

    侯永志説,交通技術的進步,沿江高鐵和鐵路的建設強化了長江黃金水道的傳統優勢,有利於長江經濟帶的建設。長江上、中、下游地區之間應該立足於自身的比較優勢展開更高層次、更密切的合作,利用天然的長江航道和現代化的沿江綜合運輸體系推動産業轉移、深化産業分工,從而在全流域範圍內形成一種依託于比較優勢的經濟互動新格局。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