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建設長江經濟帶 別忘留下一江清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9 08:59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打印本頁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李克強總理強調了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意義,同時指出,長江生態安全關係全局,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避免産業轉移帶來污染轉移。

    當前,我國東中西部存在明顯的發展不平衡,長江流域橫跨東中西部,不平衡問題亦十分突出。如何把中西部地區發展起來,是我國區域結構優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應有之義。我國長三角地區人均GDP已經達到1萬美元,西部地區只有這一水平的一半左右,貴州則只有兩三千美元。沒有西部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統籌東中西部建設和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從沿海起步先行、溯內河向縱深腹地梯度發展,是世界經濟史上一個重要規律,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經歷。長江橫貫東中西,連接東部沿海和廣袤的內陸,依託黃金水道打造新的經濟帶,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建設長江經濟帶,推動産業梯度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新空間,造福沿江流域五六億人民群眾,重要意義自不待言。

    西部地區如何加快發展?面對東中西部巨大的經濟差距,一些人建議實施差別化政策,對西部的能源重化工業可否網開一面,東部和中部一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業是否可以轉業到西部來?

    這種想法如果得以實施,可能會在較短時間內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但是其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是不容忽視的。對於長江領域而言,如果“三高型”産業和企業轉移到西部來,其污染不僅危害當地,還可能隨著滾滾長江水蔓延開來。因此,李克強總理“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避免産業轉移帶來污染轉移”的表態可謂高瞻遠矚,理應成為長江領域各級政府和企業的行動指南。

    那麼,建設長江經濟帶給中西部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和條件?李克強總理説,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通過改革開放和實施一批重大工程,讓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的産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促進産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産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 關鍵是打破行政壁壘、地區分割,實現梯度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各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為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貢獻。但是,一些地方各自為政,局限于轄區內小市場,不願意讓生産要素流動起來。建設長江經濟帶亟待打破這樣的發展思維和模式。

    我們國家提出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為的是擴大市場、共同發展;中國各個地區之間更需要形成統一的大市場,這本身就是擴大市場。所以,國家層面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把重點放在跨省區問題的協調指導上,而不是對某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發展進行具體指導,後者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建設長江經濟帶,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促進産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將會使東中西部地區更好地協同發展。

    發展和保護的關係,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有過教訓,也積累了經驗;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存在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建設長江經濟帶,必須十分重視發展和保護的關係。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余公里。長江流域提供了我國36.5%的水資源、48%的可開發水電資源、52.5%的內河通航里程,是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等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長江是名副其實的連接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中之重。

    為此,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做好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護。在全流域建立嚴格的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控制污染排放總量,促進水質穩步改善,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永續利用,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的新路。(譚樹森)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