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呈現良好勢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5 15:53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2013年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519元,同比增加787元、增長16.6%,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13.4%,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4.1個百分點,收入增長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增收的特點和原因是: 

  一、工資性收入是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貧困地區包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3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人均2269元,同比增長22.7%;家庭經營純收入人均2636元,增長11.3%;財産性收入人均79元,增長9.4%;轉移性收入人均535元,增長21%。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移,促進了貧困地區的工業發展,為貧困地區帶來了就業機會的增加。隨著非農就業比重的提高,以及工資水平的較快上漲,2013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實現增長22.7%,對全年增收的貢獻率達到53.3%,成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在多項穩定農業生産政策的作用下,貧困地區農産量穩定增加,種植業純收入人均1597元,增長9.2%,增速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5.2個百分點。2013年政府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和財政補貼支出,各地陸續提高了養老、低保等社會保障標準,努力做到“應扶盡扶”和“應保盡保”;中央財政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支出超過1700億元;699個縣開始探索向貧困地區教師發放生活補貼,受益教師達到120萬人。這些措施直接促進轉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長,2013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增速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6.8個百分點。

  二、“貧困縣”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於貧困地區平均水平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89元,比上年增加782元,增長1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8%,增速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4.5個百分點,比貧困地區農村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

  這裡的“貧困縣”是指列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的554個縣從2001年起即開始扶貧攻堅。經過連續多年的政策扶持,“貧困縣”基礎設施狀況明顯改善、社會事業水平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積累了內生動力。與2002年相比,2013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所佔比重提高近10個百分點,接受技能培訓的勞動力比重接近30%。2010年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貧困縣的扶持力度,其中“雨露計劃”累計培訓勞動力385萬人,投入資金34.1億元,對於提高勞動力職業技能、實現勞動力轉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勞動力素質的不斷提高為“貧困縣”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儲備了人力資本,提供了發展後勁。

  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

  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583元,比上年增加747元,增長1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3%,增速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3個百分點。

  新的扶貧綱要實施之後,各片區聯絡單位陸續制定針對連片特困地區的發展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交通運輸部、衛生計生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工信部等多個部委相繼出臺針對連片特困地區的支持政策;人民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3年各項扶持政策效果逐漸顯現。武陵山片區作為率先制定和實施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的片區,2013年農村居民純收入實現增長21%,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8.6個百分點,位居14個片區之首。西藏農村居民增收幅度也明顯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2013年實現增長15%,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2.6個百分點。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實施三年以來,中央重點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各相關部門根據國家扶貧開發戰略部署,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扶貧開發,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紮實推進,大扶貧格局逐漸形成,“精準扶貧”新路子不斷完善,貧困地區內部發展能力日益增強,將推動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得到更多好處,更多實惠。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