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廬江:幹部結窮親、曬公權 以民為鏡正衣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6 16:2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合肥5月6日電(記者王正忠、楊玉華)“過去幹部進村多入戶少,住在老百姓家裏更是頭一回。”快70歲的安徽省廬江縣村民鐘華山老人對如今幹部的作風變化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不久前,鍾老所在的冶父山鎮黨委書記來到鍾老家蹲點三天,同住一個屋,同吃一鍋飯,同坐一桌拉家常,讓鍾老直豎大拇指。“群眾路線教育搞得好,幹部跟咱老百姓越走越近了。”

    作為安徽省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單位,安徽省廬江縣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教育實踐活動,以“三嚴三實”和群眾評價為鏡,大力推進幹部下鄉蹲點調研、結窮親戚等做法,廣泛聽取民情民意,敢揭短不避醜,深入查擺問題。

    廬江萬山鎮閘山村曾因兩委班子戰鬥力不足、治安問題頻發,被列為該縣的後進薄弱村。按照廬江縣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閘山村兩委班子六人從今年2月份開始對全村農戶進行大走訪,並在逐戶走訪中對每戶村民提出的意見訴求專門記錄成“民情日記”,逐條梳理解決。為了收集群眾對幹部的“四風”意見,村裏還按照縣統一要求,給每個班子成員都製作了“四風”問題徵求意見表,將可能存在的“四風”問題的種種表現逐一列舉羅列,製成“負面清單”表。如形式主義表現為“決策不切實際、文山會海、熱衷面子工程、新官不理舊事”等10種具體表現,官僚主義表現為“不深入了解群眾、不注重學習、工作機關化”等13種具體表現,方便基層百姓逐條對照打鉤測評。

    在閘山村村部的公告欄裏,記者看到,收集上來的民情訴求和兩委班子“四風”問題都一一張貼上墻。在村黨總支書記張漢東的徵求意見匯總表上,“決策不合實際、工作不求實效、不注重學習、創新意識不強、玩風較濃”等火辣辣的意見都被原汁原味曬出來。

    在走訪群眾聽取意見的同時,廬江縣還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廣結“窮親戚”。記者在冶父山鎮鋪崗村採訪時,儘管適逢週末,卻碰到了廬江縣氣象局局長呂躍存來村裏“走親戚”。原來呂躍存在去年與鋪崗村的兩家困難戶汪賢法、許德梅結了幫扶親戚,除了逢年過節送些慰問金外,平時只要有空,呂躍存還要來看看兩戶的生活,為他們的生産發展出出主意。

    “雖然我也出生在農村,但畢竟生活在城市,平日與農民的接觸並不多。通過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結窮親戚走訪農戶,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在農村仍然還有一些困難群眾生活艱難,作為黨員幹部應該下大力氣幫助他們,時時刻刻不忘百姓。”呂躍存感慨道。

    沉到群眾中,民情浮上來。通過進村入戶的蹲點走訪,廬江縣委常委班子和各教育實踐活動單位,收集各類意見建議2萬餘條,一批群眾反映急迫的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針對走訪中發現的因病返貧突出問題,該縣專門出臺政策實施特殊大病醫療補償救助提標,在原來救助的基礎上增加了300余萬元用於五種大病救助。針對群眾反映的辦事難、辦事慢問題,進一步完善了鎮村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將20多項辦事服務納入農村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範圍,目前已免費為民代理服務5萬餘件,辦結率達95%以上。

    廬江縣還大力推進正風肅紀“曬公權”行動,讓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縣四大班子領導從我做起,自去年4月就開始每月組織公開述職評議會,除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及四大班子其他領導參加外,還專門邀請十多位黨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參會,並請他們進行民主評議和現場打分,連續數月分數較低的領導將對其進行談話教育。

    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部門行政執法隨意無度問題,該縣還將全縣二級執法機構的行政處罰權進行梳理,明確處罰依據,細化量化處罰項目,消除自由裁量權。目前廬江縣已經將各執法單位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參照執行標準彙編成冊,供群眾參照監督。

    “群眾路線教育某種程度上是一次自我洗禮。”廬江縣委書記王民生認為,只有以“三嚴三實”的作風深入群眾以民為鏡,不怕揭短不避醜,才能真治病,重塑幹部隊伍好作風新面貌。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