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署新時期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6 17:0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合肥5月6日電(記者 韓潔 張紫赟)我國糧食“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後,如何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今後我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5日至6日此間舉行的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部署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明確將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線,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努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農業現代化。

藏糧于地——向高標準農田要“增産”

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在會上指出,今後農業綜合開發要堅持把投入主要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力量建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有效鞏固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建設高標準農田有助於挖掘我國糧食增産潛力,實現“藏糧于地”。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3年底,我國農業綜合開發共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1.35億畝,項目區新增糧食産能171.65億公斤,約佔同期糧食增産量的四分之一,為國家糧食生産“十連增”做出了重要貢獻。

根據國務院去年批復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農業綜合開發要建成4億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重點中型灌區1575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王光坤説,今後將圍繞“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國家戰略,確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從2014年起,中低産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並軌,實行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受益。

優化佈局——促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發展現代農業不能竭澤而漁。胡靜林説,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是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措施。要堅持開發與保護有機結合,促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在優化佈局、精準開發的同時,切實加大對項目區生態治理投入。同時,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努力把開發項目區建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

對此,王光坤指出,今後,農業綜合開發要優化佈局,按照各地區的資源分佈、稟賦要素、環境承載能力等綜合考慮,以開發縣為單位,劃分重點開發區、保護性開發區和限制性開發區三大區域,因地制宜採取“保、調、轉、退、減、進”措施,整合項目,精準投入,實現開發政策和區域功能有機結合。

轉變方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也是下一步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

胡靜林提出,未來農業綜合開發將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續加大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從過去五年實踐看,我國每年新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可直接帶動受益農民5500萬人,其中建高標準農田項目每年畝均增收近300元,實施産業化經營項目人均增收近500元。

王光坤説,今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將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産交由合作社持有和管護、資産收益由農民廣泛享有的試點,探索增加農民財産權利的實現形式。要積極扶持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創新機制——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和效益

面對新時期的農業綜合開發任務,會議提出,要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機制創新。其中包括完善投入增長機制,確保資金投入與目標任務相匹配。

胡靜林説,今後,中央和省級財政要繼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確保資金不留缺口。探索利用市場化辦法,通過財政補助、貸款貼息、競爭立項等形式,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投入,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同時,要完善統籌開發機制,形成農業綜合開發合力。完善資金和項目管理機制,健全監督檢查機制,不斷提高開發績效,確保項目長久發揮效益。

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央財政過去五年共計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204億元,年均增長18.8%,引導和帶動地方財政資金投入650.21億元,銀行貸款、農民自籌及其他資金投入828.44億元,共計投入資金2682.65億元。

責任編輯: 田彬蔚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