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煤炭裝進“科技的筐子”--山西煤炭行業清潔利用低碳發展紀實 新華社太原5月7日電(記者 呂曉宇 梁曉飛)山西把“清潔燒煤”作為破解生態環境問題的現實路徑,以科技手段支撐以煤變電、煤炭高端循環、工業固廢利用,讓“污染的煤”變成“科技煤、清潔煤”,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煤炭搬家”到“電力高速” 幾十年來,我國“三西(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煤炭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運到東部地區,僅山西就有30多萬輛卡車長年奔走于西煤東運的路上。這種運輸方式不僅消耗大量石油,而且造成嚴重的粉塵污染和公路損耗。 “依託特高壓技術,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是轉變煤炭利用方式的有效途徑。”山西省電力公司建設部副主任胡曉岑介紹。1000千伏山西至湖北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是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行的交流特高壓工程,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工程投運5年,累計外送電量相當於減少標煤運輸近1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10萬多噸。 變輸煤為輸電成是山西新的戰略取向。去年全省外送電790多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標煤運輸2400萬噸。山西所有燃煤電廠已率先建成煙氣脫硫設施。到今年6月,所有電廠將建成煙氣脫硝設施,實現發電環節最大的環保工程。 科技助推“點廢成金” “北京平均每5盞燈,就有一盞是朔州點亮的。”山西省朔州市經信委副主任高鑰介紹,朔州市是京津唐地區的電力輸送基地,採煤、發電每年排放粉煤灰等廢棄物近5000萬噸,歷年堆棄的粉煤灰達1.8億噸,堆棄、自燃造成大量粉塵和有毒氣體排放。 廢棄物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朔州市通過科技手段把廢棄物變成了新資源。朔州市與16所高校合作研發廢棄物利用技術,取得14項專利,建成80多家固廢綜合利用企業,每年2200多萬噸廢棄物變成新材料、化工産品等。這項産業佔全市工業總産值10%左右,成為新的支柱産業。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曾經被丟棄的煤矸石、高硫煤成為工業原料。山西潞安集團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自主研發的煤基合成油技術使“臭煤變成香煤”。這項技術用高硫煤生産出清潔柴油和高端化工産品,盤活潞安集團上百億噸的高硫煤資源。 山西省發改委介紹,去年國家正式委託山西核準煤矸石等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目前已發放三批低熱值煤發電項目“路條”,裝機1200多萬千瓦。全省堆存的10億多噸煤矸石可實現“變廢為電”。 “煤礦殺手”變身清潔能源 煤層氣俗稱“瓦斯”,依附於煤層之中,是煤礦安全的禍首,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山西晉煤集團藍焰煤層氣公司總經理田永東説,煤層氣是高效清潔的能源,1立方米純煤層氣熱值相當於1.22千克標準煤、1.13千克汽油。 我國煤層氣儲量約30萬億立方米,居全球第三。山西煤層氣儲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但由於開採利用技術滯後等因素,大量煤層氣被燒掉或直接排放,造成空氣污染、資源浪費。 近年來,晉煤集團建成煤層氣開發技術研發體系,目前擁有煤層氣方面國家專利120多項,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開發基地。“煤礦殺手”被廣泛用於發電、汽車、生活等領域。近五年來,晉煤集團累計利用煤層氣60億立方米,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9000萬噸,累計獲得碳減排收益5.03億元。 煤礦乏風又稱“煤礦風排瓦斯”,是指礦井通風系統排出的甲烷濃度低於0.75的瓦斯。受技術制約,其利用一度成為世界性難題,長期以來被排放到空中。 山西潞安集團瓦斯研究院副院長賈劍介紹,經過多年發展,煤礦乏風氧化發電自主技術逐漸成熟。在潞安集團高河煤礦,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乏風氧化發電項目即將建成投産。 “這項技術可利用乏風氧化過程中産生的高溫高熱來發電,既能降低瓦斯的溫室效應,又能産生清潔的電。”賈劍説,項目建成後,每小時可處理乏風108萬立方米,年發電2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140萬噸。目前,山西多家煤礦集團有13個煤礦已開展實施乏風氧化發電項目,設計裝機容量約34萬千瓦,每年碳減排量可達1580萬噸。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